第三十八章 书院与国子监(1/2)
这世上总有一群年轻狂妄的家伙,他们虽然置身于事中,可是总喜欢做出一副跳出世外的模样,然后大肆品头论足,指点江山,侃侃而谈似乎世上皆无难事一般。国子监培养出的士子们,大多都是这样的家伙。
徐阳曾经说过’无知者无畏’。在回答李二的问题时,李纲也重复了这句话。
中国千年的科举文化,演变到后世,已经愈发的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培养出的是拥有自己独立见解的自由人,而古代,国子监培养出的仅仅是会背四书五经的大道理先生,这让徐阳能极为透彻的看出唐朝时期的科举有多么的落后。
国子监教出来的学子,人品没的说,一个个学习的都是上古先贤,对个人品德修养极为重视,张口闭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在经过数年的国子监学习之后,最终会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是一些县衙的官员,有些关系的可能会进一步到更高级的国家工作机关工作。
但是他们数年学的东西,全都是些先贤著作,和他们工作的职位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往往他们这些人,在书院中会大肆评判朝廷的决议,但是一到自己当官任职,就把治下管理的乱七八糟,最后只能是顺其自热。
他们治下若是出现了贼寇,不召集百姓逃命,反而穿着官服在县衙府邸等着贼寇前来,’仁义在身,贼来我死便是。’这就是他们的人生观。不能说他们是错的。可是大唐耗费这么多心血培养出的一个士子。就这么轻易的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往往太让人心寒。
他们的治下若是出现了涝灾旱灾,他们不懂得及时组织百姓补救,反而不停的朝中央写折子,申请各种降税、免税之策。这也不能说他们是错的,可是有良径不走,反而南辕北辙,会让政府机构陷入各种过剩的泥沼之中。
他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却有着铮铮傲骨,经常将自己比作孤寒中的一朵梅花,对朝中的政策大肆批判,认为该如何如何,这些都是徐阳在国子监呆了几天的真实感受。
这里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畸形的,一个帝国的良好运转,需要的是更为高端的知识分子,虽然国子监培养出的士子们已经够大唐这个时代使用了,可是对于徐阳心中的理想。他宁愿不用人,也不想启用这些士子。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个段子在后世众人皆知、耳熟能详。相比之下,去过国子监的徐阳更加坚定了决心要创办一个能真正培养出人才的学府,而不是培养出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无知者。
所以,徐阳创办了南山书院。
南山书院设立之初,就请来了李纲、颜之推、陆德明这样的当世大儒,一时间吸引了不少长安附近的士子前来报名,那时的南山书院连考试选拔的地方都没有,第一次录取大考就是在书院的一处平草地上举行的,当时正值寒风料峭,士子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考完了笔试。
时间一晃而过,如今的南山书院,学子已经超过了八百人,学科的分目多达十六科,小学部的人数也已经超过了一百人。
初夏的时节是美好的,今日无事,奏折也都已经批完,所以李二今天才突发奇想的去大唐如今的两大教育机构逛上一逛。
便服出行,这是李二最近出行最喜欢的行头,腰间系着一块拇指粗的玉佩,身着一身素服,按照徐阳那小子说的,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李二最近经常微服私访时身着这样一身。
果然国子监的学子和书院的学子有着天差万别的模样,李二不知道,短短两年时间,书院居然能把人塑造成这种模样。
李二这次给自己安排的身份是一名走南闯北的商人,他很喜欢这种换位的人生体验,一方面是有趣,另一方面,他也能摆脱帝王的视角,用一名普通人的目光去打量自己治理的这个帝国,自从跟着徐阳微服私访之后,自己就热爱上了这种另类的体验。
国子监的学子们对商人依旧抱有极大的歧视,从他们对自己爱理不理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们和传统的勋贵一样,对商人这一新进的阶级抱有敌意。
商人在国子监是没有地位的,士子们和勋贵们有着统一的战线,李二在国子监碰了一鼻子的灰,不过他丝毫不觉的意外,商人就应该是这样的待遇才是。
而到了南山书院,李二站在日头下,看着那些在足球场上争抢的少年人,到处都是年轻的气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李二不禁也有些唏嘘,这里和温文尔雅的国子监不同,到处都有一股子破而后立的新意。
上前和那些学子搭讪,听闻李二是名商人,书院的学子似乎丝毫不觉的什么,纷纷的好奇向李二询问他从事的是什么买卖,生意好不好做等等这些问题,要不是李二年轻时走南闯北有些见识,还真回答不上来这些士子们的问题。
体验完了两座大唐最高的教育机构之后,李二的心中感慨万千,这才到了李纲的副院长办公室,来和他聊聊今日的见闻。。。。。
。。。。。。。。
“夫君,咱家这一次真要把水泥厂、玻璃厂的那些股份让出去?妾身还是有些不舍得。”晚饭的时候,刘梦璃有些欲言又止,最后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这番话。
金圣曼也是抬起头,盯着徐阳看个不停,显然她也不想将这些工厂的股份卖出去。她们还不知道李二派人调查这些工厂的事情。
正朝嘴里扒着米饭的徐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