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重返大隋》

零点看书网(00kshu.win)

首页 >> 重返大隋 () >> 449.第449章 汉旗飘扬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win/12037/

449.第449章 汉旗飘扬(2/3)

让我们坚守怀安与大宁二城。”

“可我们只有两千兵,虽然临时征召青壮,也不过征召了三千,突厥人可有五万啊。”房玄龄叹气道,青壮和士兵加一起也不过五千,可攻来的达曼却有五万,这天上地下的区别。

屈突通安慰房玄龄道,“你也别太过担忧,殿下也没打算让我们用巴掌煮饭。”

“有援兵?”

“嗯,殿下调李靖率三千骑兵外加一万怀荒野战步兵立即赶来增援怀荒与大宁二城。咱们这下不用担心了,有此一万余精锐,咱们跟突厥人战个痛快!”屈突通这几天都愁白了头发,现在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援兵。虽然依然不敌突厥五万之众的数量,可相差已经不多了。

“我们还得加强工事,做好全力准备。”

宇文化及却没有多少乐观,他依然还为突厥人五万骑兵这个数字吓的忐忑不安。“援兵来了,我们就能守住吗?一万三千援兵,却还得分守大宁关啊。”

屈突通带着怀安城中一众官员登上城墙,城南已经有些零散的突厥前锋斥候的帐篷散布。

“我们已经放弃了妫州城和大宁以后的其它所有疆土了,怀安和大宁决不容失。”寒风中,屈突通一脸坚定,“虽然达曼统领五万狼崽子,可如果他们分兵围攻怀安城和大宁关,那么我们与大宁关每城面对的只有两万余突厥人。我们现在有两千守兵三千青壮,若再增加六千步骑援兵,我们就能达到一万守军。”

“可突厥人依然是我们三倍甚至以上啊。”

“怀安城下,突厥人也无法把三万人一次性都投入进来攻城。况且,突厥人都是骑兵,而我们虽是步兵皆多辅以青壮,但守城做战,有城池可倚。如果一万突厥人攻城,我甚至可以说,我们能轻易的击溃他们。而假如三万突厥人日夜不停的进攻怀安城,只要我们上下一心,虽有所牺牲伤亡,但最终仍能守住。”

房玄龄面带微笑,“怀安城如有一万守军,确实有大把希望可以守住城池。”

宇文化及却是有些不信,一万人马如何打败三万突厥军,“这怎么算出来的?”

屈突通当年也是久经战阵的将领了,对于攻防作战很有经验,当下他详细向宇文化及解释,也借机稳定怀安官员将领们的情绪,提升他们的信心。

“假若双方兵器、士气和将帅势均力敌,一万守军有足够的滚木、弓箭和巨石,在不缺粮的情况下,拼着战死一千和受伤一千,可以击退一万敌军的一轮全力进攻。而如果守城士兵有足够的铠甲防御,战死士兵数目还能下降至两百左右。如果城中有充足的草药和大夫,受伤的士卒经过包扎救治和休息后,甚至有八成的轻伤者能重上战场。就算敌军三万人,不惜代价的继续攻击,三轮后也将伤亡惨重无力再攻,而守军却最多折损一千余人,仍有再战之力。”

房玄龄也熟读兵书,详知史实,虽无带兵之经验,但也能插上话。他道,“一般情况下,不缺粮草的守军凭城坚守,可以坚持抵抗七倍的敌军二十天的持续进攻而不陷落。而怀安城虽非坚城,可进攻的突厥人却也是不擅攻城的草原骑兵,因此,如果我们得到五千的援军,那么就算对阵五万突厥的进攻,至少也能坚守半个月左右,甚至一个月到两个月也并非不是没有可能。”

“半个月后,哈哈。”屈突通一阵哈哈大笑,“雁门太原一线还有二十五万朝廷精锐大军呢,半个月,就是爬,他们也都爬到怀安城下了。”

“对,咱们还有数十万大军在南边呢。”其余将领们也都哈哈大笑起来,他们用这笑声,来减轻发泄心中这些天来的惶恐与不安。

房玄龄向屈突通提议道,“使君,应当马上把怀荒援兵马上就要到来的消息宣告城中,并且告诉大家,太原的几十万朝廷大军正在北上,不日将到来,激励百姓将士们的士气。”

“还得加强城防,任何人没有使君的亲笔手令不得出城,城外之人也不得放人城中,斥候只能通过筐子从城上吊下出入。严防奸细,加强对城内蕃人的监管。加强巡逻,夜晚严禁烟火...”房玄龄一连提出了多条建议,屈突通都一一照准采纳。

屈突通望着不大的怀安城,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良久,他猛拍城垛,手指着南城的城门楼,“马上命人找一根长木,立在门城门楼上,挂上大旗。人在旗在,旗在城存,以为守城之魂,激励将士百姓们的决死守城之心。”

屈突盖问兄长,“旗上要绣什么字或者什么图案?”

“我们是大隋的官军,当然得绣隋字。”有官员提议。

也有人提议道,“我们是汉族子民,面对突厥胡虏的侵袭进攻,得绣一个汉字。”

房玄龄赞扬道,“胡虏入侵中原,烧毁我们汉人的家园,掳夺我们汉人子女,这是我们汉人的土地,我们就应当竖起汉字大旗,在汉旗之下斩杀这些胡虏。”

屈突通大声叫好,“好,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城上的官员将士青壮们大受鼓舞,大家高兴的去抬木树旗。

没有多久,一个城墙下居住的汉子就带人扒掉了自己家的房子,把房屋的大梁拆了下来,运上城头当做大旗旗杆。城里丝绸行的行首,一个家族数代居于于此,在此经营的本地富商,从家里拿出了最好的蜀绵,让自己的妻子和儿媳一起亲自动手,在蜀锦上绣了一个大大的汉字。

鲜红艳丽的上等蜀

状态提示: 449.第449章 汉旗飘扬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