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为什么活着?(1/1)
人为什么活着?
终极问题是所有思想者都不会逃避的,虽然解决它不容易,但千百年来大家从未停止思考它。
孔子其实提及过“不知生,焉谓死。”说明解释它的难度夫子也是承认的。叔本华有言“生命是一团yù_wàng之火。”也证明思考过这个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这本身不需要理由,造物主会设定一个初始值让你本能地去活下去。许多例子可以佐证:婴儿饿了会哭,小草会顽强破土……其实婴儿和小草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后,用一套理论支持自己的行为。
那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有些不想活了呢?外部破坏值远超过设定值造成的少量现象。如果及时挽救,有些人会回头,因为本能的力量还是巨大的,瞬间的冲动会发生极端行为。这也说明为什么心理疏导专家有时候可以将人从楼顶劝回头。
你又会问:既然人会本能的活下去,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说:寻找生活的意义。其实人对本能的生存支撑力不满意,希望获得更多的力量推动自己,从而追问自身,自己给自己一个额外的诱导,这样的好处是让动因叠加,从而更加生机勃勃。
这也解释了,同样都愿意活下去的人,有的神采飞扬,百折不饶;有的得过且过,如同朽木。
人为什么活得下去似乎解决了,还有一个关联的问题: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活着的原因本来就是注定的,本身是自然行为,毫无意义。就如同不知名的一个遥远山谷中有一棵小草,它活着到死亡,本来就是一个自然过程,不需要意义,它活得很好。
意义当然是有的,它产生于更高等生物,是物理机理外的精神产物。这种意义因人而异,有的人比较简单:有钱。有的人比较伟大:有道。
马斯洛也是思考过意义问题的。认为需求分阶段的,会成长,讲得很好。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逐步升级!
这就好解释对于一个乞丐而言,能在别的乞丐没发现垃圾桶里发现一个干馒头就是意义,而对于一个知识分子而言可能就是要著书立说。
每一个层面都有它的快乐,你不能武断地认为写一篇文章一定比找到一个馒头快乐,因为写不出文章你也不会痛苦,找不到馒头会危及生存!
所以许多人感叹:如今过年不好玩,不快乐了。你说对了,这种认知是符合规律的。三十年前过年意味着物质的满足,那时候物质匮乏,过年的大鱼大肉和压岁钱新衣服都是对个体产生巨大的满足。如今你不觉得腻味,说明你平时还是比较艰苦的。这也解释了发达地区许多人旅游过年。马斯洛的观点可以解释这个。
似乎跑题了,其实没有。马斯洛的观点还是有致命漏洞的!生存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是动态的,还是叠加的。你不能说一个知识分子只喜欢知识,他也喜欢抢红包,马斯洛固定地认为需求会一路叠加,其实它应该是附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