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转经(1/2)
第一百二十七章转经
玻璃眼把盒子放到了床下,她无法鼓起勇气去打开它。她决定第二天把她抄下来的东西给其他的人看看,或许她可以找到一些支持她打开盒子的现由和勇气。
夜深了,玻璃眼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支持她打开盒子的念头一直在她的脑海中占了上风。可是她每次都强迫自己不下床去取出那个盒子。就这样,她迷迷糊糊的入睡了。
梦中她来到了一个大湖旁。那湖水如碧绿的翡翠般,映着天空中的白云,纯净得如儿童的眼睛。在湖边有一位修行的长者,他的长须已然花白,佝偻的身体在湖边慢慢地前行着。他的僧衣已布满灰尘,眼中已满是沧桑,可是意志却依然坚定,他是转湖者。
转山转水转佛塔,流连其中的是那古老的风俗,朝圣的坚定,对佛的虔诚。
那一夜,在经殿神香的雾中冥想,不为颂经,只为聆听你曾吟颂的真言;
那一天,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配合你的留连;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十万大山,不为朝圣,只为贴进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往生,只为今世与你相见。
这古老的诗歌,仿佛在吟唱那过往牧民的菩提梦,那份淡然,那份从容,那么怡然,那么安宁。
在西藏,你会在寺院周围、风马旗前。玛尼石堆旁见到许多藏人或手持小巧妙的转经筒,或手推木架上硕大的转经筒,口里念念有词。一遍遍不停地围转着行走,这就是转经。
释迦牟尼佛说。“承此经轮威力故,一切善神护持、救护、解脱一切非时横死及痛苦,于子、财享用、衣食、妈仆等无人能比。若言身语之善行无有超过此经轮力大者。”
你用世俗人的眼光,看着那些朝圣的人们,带着自己虔诚的心愿,沿着一条自己内心里充满神迹与启示的圣路,向着心灵的归宿,行走。行走,不停地行走,感觉到的是一种震撼,钦佩和深不可测。
转经仪式中最为隆重的,也是最为困难地是转山和转水。按照藏传佛教中的藏历讲算,有“马年转山、羊年转湖“的说活。转山,转水,也就是转湖,都是西藏人朝圣的方式。据说藏族人转山,有两个圣地。一个是云南的梅里雪山,另一个是西藏阿里的冈仁波齐神山。据说,朝圣者来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以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12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13圈。
转湖,在西藏,以能够去转那木错,玛旁雍错和羊卓雍错这三大圣湖最为神圣。“错”在藏语中最“湖”、“海子”的意思。
而玻璃眼当时看到的是阿里的鬼湖拉昂措。转湖时,信徒们边走,边念,边转经。在湖边的山崖上挂上五色经幡,还要用湖中的圣水洗涤身体和衣物。象征着洗涤灵魂的污垢。转佛塔的目的也是如此。转经人的神色,永远都是安详、凝神。周围的嘈杂与干扰全部与己无关,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遇天上的神灵联通。
传说佛分多种,有“修成正果佛”,有“幡然悔悟佛”,还有面对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不为所动,只尊重自己的内心,过简单、朴素而充实的生活,最终,也会修成“宁静佛”。
在转经时,他们不再无助,孤独不再可怕,他们一起转经,战胜心灵的寂寞,赶走人生的无助。吽嘛尼呗咪吽,这是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又叫大明咒。藏传佛教把这六个字看作是最高佛号,是信众最尊崇的一句咒语国。无论僧侣俗人,这句真言都是神圣、力量、功德与佛法的象征。他们觉得反复念诵,可以消除身上的罪孽,造福来世,亦可脱得轮回之苦。
那位修行的长者,一边转经,一转念着六字真言,他的目光中有着希望与超脱,让玻璃眼为之心折。突然那老者停了下来,他向湖面看去,当时的拉昂措湖,阳光极美,让湖光与山色映为一体,如果没有什么事打扰,虔诚的长者不会停下他的动作,而向湖上看一眼的。
可是他停下来,脸上现出了错愕的神色,紧接着他双手双脚,全身都伏在地上,行了五体投地的大礼。玻璃眼看得十分清楚,那景象就如她当时亲历一般。长者重新站起时,脸上已有了笑意。他向着玻璃眼笑了,似乎他看到玻璃眼在面前一样,甚至他还向玻璃眼做了一个古怪的手势,似乎是,就是你,我要来找你。
这让玻璃眼惊愕万分,她刚想说话,所有梦中的景象都消失了,她睁开眼睛,外面阳光射入,天大亮了。她明白一切是个梦,心内也就安然了。匆匆洗了脸,换了衣服,她把昨天用朱砂抄下来的藏文拿好,关好了房门,信步向外走去。
门外的僧人们已经做完了早课,有几个相识的僧人对着她微笑着,似乎是笑她今天怎么没有来听经,不过,也只是一笑而过。僧人的内心,不会也俗人一般,他们对一切都是淡然的。
玻璃眼想了下,觉得那塔在寺外,多少与寺里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如果她问寺里的和尚,可能就会受到盘问,她是如何得到这些文字的,到时候,解释起来就会麻烦一些,所以她干脆走出了寺院,向外面的广场走去。广场中有许多的藏民,他们会在这里祈福,念经,转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