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〇节 萝莉在手牵着走(2/3)
p>张渤治蠡湖水灾的决心,感动了上苍。上苍就让他变成一头“猪婆龙”。他一口吞掉了在蠡湖兴风作浪、形状似狗的水怪,浑身上下顿时有了神力,便用嘴巴拱开了“犊山门”,疏通了“浦岭门”,使蠡湖和太湖流水畅通。
从此梁溪之畔的乌锡,成为鸢飞鱼跃、五谷丰登的江南鱼米之乡。于是上苍把他封为“掌管狱渎”的水神。张渤治水的最后水利工程在广德,死于广德。葬于横山。即唐朝天宝七年,遭受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唐玄宗立坛祭雨而应,玄宗惊服神威,特敕封张渤为“水部员外郎”。
鉴于张渤开拓江南,终生治理水患。发展农耕,经纶济世,功盖天下,似山高水长,建殿造庙供奉褒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敕封一座山为祠,封横山为祠山,世代祭祀。自此祠山就成了张渤的代名词,后来百姓们又在祠山后面加上了菩萨、大帝的尊称。
从此张渤就正式走上了神坛。成为祠山菩萨、祠山大帝了。横山、祠山被称为神地、圣地而显名江东。后来由于历代皇帝的加冕,对张渤的封号祭祀规模,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自唐至清先后就有18位帝王对张渤进行了封禅。
五代十国后晋南汉皇帝刘晨又册封张渤为广德王,由于历代帝王的加封,最后竞赫然封张渤为“正佑圣烈昭德昌福崇仁辅顺灵佑普济真君”18字王,同时对其祖父母、父母、三夫人、五子、五媳、一女、九弟、九弟媳、八孙、四侍从统有封号,以示尊崇。
对张渤敕封朝代之久,封号之多。在所有神仙中,实为罕见。
云落抱着清水甜子沿渤公岛汀步小径徜徉在东侧沿湖岸线。一条曲折的木栈道,引领着一大一小两个人走进了一片美丽的美人蕉花丛之中。
穿过美人蕉花丛,在一片芦苇荡中,前面是一座九曲木桥,名曰琴音桥。琴音桥,多么好听的名字,高低起伏的造型是否就是音律敲出来的。
在湖中曲折的琴音桥两侧,生长着大片不知名的绿色植物。走在琴音桥上,仿佛踏响了键盘上的和声。琴音桥的一侧有一座美丽的小岛。随后来到三友小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吗?
然而除了亭角有一片竹海,四周却看不到松和梅,在周围也没有找到说明的文字。
竹影婆娑,别有韵味。
三友小筑旁的竹林,三友小筑有联曰:五湖存野趣;三友报禅心。老妪美人蕉旁站,红花黄叶映美人。三友小筑觅松梅,阳光洒下一片金。秋高气爽游太湖,皴透廋漏看佳石。
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拚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绿窗梳洗晚,笑把琉璃盏。斜日上妆台,酒红和困来。
青莲桥位于渤公岛景区南端,南北走向,结构为三孔花岗岩拱桥,该桥桥面平坦,桥身有别于江南古石桥,线条柔和;工巧精致、气势不凡。青莲桥桥身总长30米,桥堍宽3.5米,桥面宽2.8米,失高约3.5米,两头各设20级石级。
桥栏雕刻精美,立柱顶端刻有云彩花纹,形态逼真、十分优美。绿树花丛中,“三友小筑”、“芙蓉亭”、“润雪楼”、“浞雨楼”、烧烤屋圆木结构的亭台和水榭式茶楼,散落点缀于湖岸沟渠畔,别有山野情趣;“望天亭”前斜坡上。
樱桃林内浓密的绿叶间,沉淀淀的枝头挂满了果实,让人垂涎;在这里亲近湖水、放飞心情,是久居闹市的人难得的惬意追求。云落和清水甜子沿着左手弯弯曲曲的木制栈道进入湖区。柳荫低垂,芦苇密布,时有鸟啼从水面树丛中低低传来。
远山近水,苍苍茫茫,阳光照在湖面上,浮光跃金,有点刺眼。栈道两边每隔数十米就竖立起大理石碑,引导游客欣赏芦苇、菖蒲、紫薇等,还配有照片和文字说明,向大家介绍此地的动植物和修建湿地公园的过程,饶有趣味。
沿着湖边的木板栈道信步走去,完全置身于烟波浩淼、残荷片片的美景之中。一路上,秋风扑面,清香远送,湖浪拍岸,真是趣味盎然,令人陶醉。不知不觉来到了掬月榭小憩。
所谓榭,是建筑在土台上或水面上的,一般是四面开敞通透的房屋。掬月榭是依水架起的水榭,是四面临水的观景平台,供游容观赏、眺望、小憩。
这个榭与常见的小榭不同,它由东、西两座很大的厅屋组成,两厅之间,有长长的廊桥相联,形成两头大中间细的哑铃状建筑。
整个水榭全部架在湖面上,筑三条栈桥与周围的湖岸相连。不仅如此,东边湖岸上,还建有观水亭,南面湖面上,更建有晓荷堂。这榭、亭、堂三座景观,成半园形排开,似断非断,相互辉映,蔚为壮观。
掬月榭祟尚自然,追求古朴。上方屋顶,全用茅草覆盖。下方的横梁立柱、围栏坐椅,概以原木为之。不仅梁末雕、栋末画,而且椅末漆、栏未油,尽显木质本色,真可谓回归自然。这种古朴风格,与重楼叠宇、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榭、廊完全不同。
这座水榭建筑风格古朴,但榭内楹联颇多,游人觉得很是雅致,富有情趣。有一联为:两岸蒹葭编岁月,一湖煙浪记滄桑。兼葭,芦苇的总称,水边所生。此联语似乎让人回首往昔,追忆先人治水拓荒、造福于民的功徳。
掬月榭一联为:来翫月赏荷且得闲情逸致,好憑栏品茗何须说剑吹箫。翫同玩。此联似乎是诱人尽情玩月赏荷,无须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