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蒸汽车头(2/2)
道:“龙久啊,我掐指一算,明天就是一个好日子,试车是再好不过了。”
“对!再好不过!”刘文斌附和。
马奋则一瞪眼,道:
“最烦你们了,明天试车就试车,别尼玛装神弄鬼。”
等回到会议室,王风忍不住说起一件事:
“我上次给茅庚去了一封信,给了茅庚一点建议,是关于造蒸汽汽车的,我提供了一些参数,也不知道我那些参数在这台蒸汽车头上是不是有所体现。”
“你小子还知道蒸汽汽车的参数?”马奋心道要是有蒸汽汽车,那也不错了。难道这一台蒸汽车头改一改,就能改成蒸汽汽车!
“这个,也是在网上看到的,咱也是‘多铆蒸刚党’的外围人士,偶而查到一款苏联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开发的蒸汽汽车,好奇之下,就记下了它的参数。我记得参数是:空载重量接近8吨,有效载重6吨,锅炉用水380升,400公斤木头燃料,100马力,时速40公里。”
“你确定?毛子什么时候缺油了!二战之后竟然落魄到要搞蒸汽汽车了!你瞎喷吧!”在马奋的印象中,全世界缺油,毛子都不会缺油,实在犯不着去搞蒸汽汽车。
“真的,是真的,老毛子在二战之后好一段时间燃油紧张,便打起了蒸汽汽车的主意。据说毛子的那款蒸汽汽车还是很棒的,不过维护复杂,后来毛子石油产量上来了之后,就将它淘汰了。”这事是真事,真实历史上,苏联专门上马了这款“nami-012”蒸汽汽车,你别说,在西北利亚跑起来,至少是挺暖和的。
第二天,六位穿越者早早就来到了工棚。
等加满水,再挂上一台小煤车,蒸汽车头开始升火。蒸汽机车就有这等毛病,要升火好一段时间,才能获得足量的高压蒸汽,然后才能启动。
等到大家都等得不耐烦的时候,总算启动了。
只见活塞开始运转,烟窗开始冒出白汽,但车轮却并未转动。
还是王风琢磨出了名堂,原来,这台蒸汽车头的设计与后世通行的蒸汽机车有所不同,这台蒸汽车头的活塞、曲柄连杆和飞轮机构全部装在上方,需要合上离合器,通过离合器带动后轮轮轴,整台车才会跑起来。
嗯,王风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这真有点汽车的范儿了。
只见飞轮越转越快,蒸汽车头终于开始动了起来,两边的轮子卡在凸出的混凝土路轨外缘,顺着轨道往前滚动起来,只见车头一点点加速,越来越快,到了后来,在一大帮人的愕然围观下,吭哧吭哧的,车头逐渐变成了小黑点,然后就跑得没影了。
“这速度,有三四十公里吧!”
“只怕有五十公里以上。”
“空载有这速度不代表什么,试试满载,看能跑多快。”马奋承认,自己受到的冲击有点大,这不起眼的机器动力不容小觑啊,但不知道满载会如何。
再试车的时候,挂上了三节车厢,车厢全是木制车厢,只有轮轴是铁的,每节车厢都是两米宽四米长,前面两节车厢装了三吨煤炭,后面一节车厢则摆了长凳,马奋、龙久和王风做了第一批乘客。
这一次,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感觉车头费了好大劲儿,才让列车缓慢地起步,然后一点点提速,易伯均将阀门打到最大,速度也快不起来。
王风看着时间,算着距离,路轨旁边立有距离的石碑,王风算了一下,平均时速大概是35公里的样子。
“有三十五公里的时速,已经很不错了。茅庚这个特首干得不错!”马奋这一回算是服了。
试车一直搞到下午,六个人都很兴奋。
再次坐下来的时候,王风就咧嘴笑道:
“有了蒸汽车,我们这里终于可以大发展了。”
“先别过早下结论,我们不妨先算一算运力。”龙久可没有那么乐观。
“一趟运输六吨,全程才七十三公里,包括装卸在内,不到四小时就能跑一个单程,一天可以打一个来回,一天单方向发十列车的话,就是六十吨,一个月1 吨,我估计再挖挖潜力,两千吨没有什么大问题。”王风算得很快。
龙久笑道:
“你还低估了运力,茅特首正在造更大马力的车头,这一款是单筒锅炉,下次会是双筒锅炉。也许,新的车头一次能拖七八节车厢,一次拉二三十吨,一个月能运七八千吨,如果晚上再开起来,就是一万五千吨以上的运力,问题是,大宋往年和中东、欧洲的贸易,一年也不过一万吨吧。”
众人一听,大宋的外贸主打产品,无非就是丝绸瓷器,瓷器倒是有点重量,但丝绸又能有多重呢!这年月的国际贸易体量还真是太小了。
“这个不用担心啦,将来,我们要出口水泥、钢铁,很快,运力就会满负荷运转,到时可能还得再度提升运力呢。”韩焕章觉得前景一片光明,克拉地峡红遍全球的日子不远了。
“可是,现在的钢铁和水泥,连我们自己都不够用,哦,我是说,不够大宋用。”
“你什么意思!?”韩焕章觉得龙久是在借题发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