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阴陵之战(一)(1/2)
张勋可没有纪灵那般的张狂,奉袁术的命令带兵去守阴陵,到也是中规中矩,不敢有丝毫地造次,进驻阴陵之后,立即加强了阴陵的城防,准备依托阴陵高大的城墙做长期坚守的打算。。。
阴陵以前是九江郡的郡治所在,袁术称帝之后,改九江郡为淮南尹,治所也迁到了都城寿春,但阴陵做为郡城,无论是城墙的高度厚度,都是远超一般的县城,城内防御工事齐备,城外有护城河,城下有拒马鹿角,地上备有滚木擂石箭塔床弩,而且张勋的五万人马到位之后,阴陵城的守备空前强大。
在淮南,能与袁术第一大将纪灵比肩而立的,也只有张勋,不过同纪灵的飞扬跋扈骄狂恣意比起来,张勋要沉稳干练的多,这些年来与纪灵明争暗斗,一直是貌合神离,此次传来纪灵在义成惨败身死的消息,倒让张勋有点兔死狐悲的感觉。经历过盱眙之战,张勋清楚刘泽的实力如何,此次刘泽大举南下,张勋统兵拒守阴陵,深感压力山大。
在张勋看来,纪灵之败完全是他咎由自取,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纪灵还真把他自己当成了韩信项羽,换句话说,就是换了韩信项羽来,也未必就能用这些计策对付得了刘泽。对于纪灵而言,最明智的做法莫过于放弃掉淮北的那几个孤县,沿淮河布署防御工事,以淮水为屏障防范刘泽的进攻。真的不想放弃淮北的土地,也可以固守义成等县。依托城防坚守,虽然死守义成并非良策,但比起纪灵背水一战来说,却着实又高出了一筹。纪灵的背水列阵破釜沉舟,可以说是昏招之中昏招,根本就没有摸索清对方的兵力部署作战意图,纪灵就异想天开地用这种极端的手段去鼓舞士气,下场之惨烈也就不足为奇了。
淮南军现在的状况,张勋可是有着比纪灵更清楚的认识,这次他统率的五万军队。其中有一半都是后来招募到的新兵。别说是没有上过战场,就连系统的新兵训练都没有完成,战事紧急,直接就发派到阴陵前线来了。这样的兵士素质可想而知了。就算是那些跟着袁术东征西讨南北厮杀的老兵。由于粮饷被克扣。也个个都是怨声载道,士气低迷。
就凭着这样的一支军队,张勋想也没想野战与徐州军交锋的事。虽然此次刘泽派来的仅仅只有四万多人,而且领军的也并不是刘泽的心腹之将而是新近归降的吕布旧将张辽,可张勋一点也不敢大意,从徐州传来的消息,刘泽刚刚完成了对军队的重组,选优汰劣,可以说,现在出战的,都是最精锐的部队,自己绝难匹敌。
所以张勋放弃了与徐州相邻的钟离,选择了在阴陵固守,而且张勋下令,任何人不得开城出战,擅离职守者,一律杀无赦。
第四军团在夏丘与第一军团分兵之后,旋即就南渡淮水,从盱眙出发,沿着淮河南岸,向寿春方向挺进。张辽没有轻兵冒进,而是步步为营,徐缓推进,很快就拿下了无兵防守的钟离,兵锋直指阴陵。
斥侯兵已经将阴陵方面袁军的情况探了个一清二楚,张勋此时龟缩在阴陵城中,根本就没有出战的意图。张辽将大营扎在了阴陵以东二十里的地方,急召诸将议事。
刘泽在北线全歼纪灵五万大军的消息已经传到了第四军团大营,诸将欢欣鼓舞之余,也深感压力。刘泽的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干脆利落地吃掉了纪灵的五万人马,连一个漏网之鱼也没有,而第四军团自出战以来,还未同淮南军打过一仗,横亘在第四军团面前的,是张勋的五万人马,只有攻下阴陵,歼灭张勋的人马,第四军团才能向西挺进,完成与第一军团会师与寿春城下的计划。自副都督太史慈高览以下,诸将皆是跃跃欲试,都想当攻城的第一先锋,主公都已经在淮北大获全胜了,第四军团没有理由在阴陵城下裹足不前。
但张辽却是一脸的沉静,他不是不想争功,但他知道攻城不是儿戏,何况守城的军队人数还在自己军队之上,如果一昧地强攻硬攻的话,只会徒增士兵的伤亡,能不能拿下阴陵还是未知之数。
主公在淮北的大胜,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却是有着极其偶然的因素在里面,如果不是纪灵的刚愎自用,这一仗固然能赢,但也绝对不会赢得那么轻松。张勋显然是吸取了纪灵的教训,将其全部兵力龟缩到了阴陵城中,依托坚城固守。无论在何种情形下,依城固守都是最好的防御手段,同等的兵力之下,攻城部队的伤亡必定会大于守城部队,如何在保证伤亡代价最低的情况下,迅速地拿下阴陵城,是张辽首先必须在考虑的问题。
张辽很清楚,现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是刘泽力排众议给他的,无论是论资排辈还是按功劳战绩,张辽都不可能与刘关张三人比肩而立,甚至凌驾于赵云太史慈徐荣张郃之上,对第四军团都督的任命,徐州高层一直有着不同的意见,但刘泽始终坚持自己的决定,张辽最终还是坐上了第四军团的都督之位。这是主公的信任,也是主公的期待,张辽感到了他肩头上的担子有千钧之重,为了不负主公的厚望,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第一场战役便是一块试金石,无论如何也必须要打好这一仗。
第七步兵师总兵孙观主动请缨出战:“张都督,末将愿率本部人马前去挑战,诱张勋出城,都督可率兵伏在其后,待张勋出城之后,一举歼之。”
张辽轻轻地摇摇头,道:“纪灵在淮北被歼,张勋已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