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五章 避祸多伦多(1/2)
“为了自由而死——一部不可错过的经典影片!”
次日,《洛杉矶时报》的报道,揭开了《末路狂花》的狂潮。
昨晚举办首映式的《末路狂花》,深深震撼到了到场的嘉宾、记者和观众。影片刚开始还稍显沉闷,剧情平淡,可自从钟楚虹饰演的女主角,在停车场打死了想要强x吉姆戴维斯的男人后,所有观众的情绪就完全被两位女主角牵着了。
影片中,两位女主角经历的一切,让许多观众感同身受。女性观众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而男性观众即便自己没做过也见过或者听过类似的事情。
两个小女人,出个门还要跟丈夫请示的温顺家庭主妇,在一次公路旅行中,随着遭遇到一件件来自男性的压迫和欺辱,逐渐开始变化。从刚开始的被动反抗男性欺压,到最后主动反击,掀起了一场痛快淋漓的抗争之路。
她们的举动,惊动了政府部门,调动大批军警和直升机进行围剿。
除了一个人微言轻的警官相信她们,所有人都认为她们是恶魔,是该死的魔鬼。每个被她们“伤害”的男人,都走出一副受害者模样,全然没有想过自己做过什么。
面对警察的围捕,两个小女人没有回头没有祈求叨扰,而是已无法估的驾驶雷鸟汽车,完成了本世纪最悲壮的飞跃。
随着《末路狂花》的公映,公众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
起初还围绕着电影本身,认为《末路狂花》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
在此之前,公路电影一直是男性的天下。至少主角全是男性,而《末路狂花》改变了这一现状。导演兼编剧的陈平安独具匠心的以女性为主角,通过女性的视觉揭露了美国社会存在的残酷现实,不平等的现象。
钟楚虹和吉姆戴维斯在剧中的表演,相当出彩。最令人难忘的是她们被警察围堵在峡谷边缘,狙击枪瞄准了她们的脑袋,逼迫她们投降。
而她们很快做出决定,最纯洁的一吻过后,发动汽车直接飞向了深不可见底的大峡谷。
那一幕,被评为本世纪最悲壮的一幕之一。多家报纸都把最后那一幕作为封面刊登在报纸上。
讨论随着女权主义报纸的加入,开始升级。
女权主义报纸对电影进行了深刻剖析。列出了影片中出现的鲜明对立的三大阵营:男权阵营和女权阵营以及中间派。
女性阵营的代表就是两位主人公。通过短短几天的旅途实现了自己心灵上的自由,不再被男性和这个男权社会所羁绊的自由,还有全片中几乎是唯一对他们同情的酒吧女招待。
男性阵营则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男性角色。下流的卡车司机,肮脏的强.奸犯。塞尔玛龌龊的老公,一帮追捕她们的警察。
而中间派则以同情她们的警官哈尔和对路易斯一往情深的j; 这三大阵营的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以至于两位主人公只能在与男权阵营的对峙中,在中间派的扼腕叹息中,选择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报道末尾,女权主义在报纸上发出呼吁,说本部影片的导演陈平安深刻意识到美国存在的这一现状,也把唯一的希望留给了向前奔跑着的警官哈尔。即少数中间派的人。认为只有他们,能成为改变如今失衡社会的最后希望。
“陈是个令人敬佩的电影人,伟大的导演。编剧。还记得《来到美国》吗?是他最先改变了黑人演员在电影中的地位,让黑人演员第一次成为一部电影的核心,并且没有从肮脏、贫穷的角度表现他们。
这次的《末路狂花》同样如此,他将社会现状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女性在社会中的绝望和武力,在电影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路易斯和塞尔玛最后的一跃。不是死亡的终结,而应该代表着新生。她们终于理解到天赋人权的真谛,明白到这个社会的不公!”
许多女权组织的领袖纷纷发表观点。号召美国广大女性学会保护自己,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如果做不到,那就走进电影院,观看一场陈平安导演的《末路狂花》。
因为女权主义声音的发出,引来了不少男性的不满,在媒体上相互攻讦,引起越来越多人参与讨论。
《帝国》杂志以“一个美籍华人,居然又一次在美国国内引起一场现象级的全民讨论”为题,为陈平安做了一次专访,借助陈平安创作、拍摄《末路狂花》,深刻剖析了美国男性女性之间的现状。
其实陈平安的回答很中规中矩,不过《帝国》杂志的记者进行了加工。发表之前还是让陈平安预览了搞了,陈平安点头后才在杂志上发表。
陈平安的要求很简单,不要在报道中表现出他明确观点即可,事实上他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倾向。
这尼玛是你们美国内部的事情,关哥们**事?
可是有关女性地位的争论,却在不断发酵中。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部如此极端地反映女权主义的电影。或者可以说,女权主义的真正第一次巅峰的到来正是本片的上映。在此之后,女权主义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佳片不断涌现,暴力程度也不断升级。
九十年代美国女性运动的又一浪潮被点燃,甚至蔓延到了欧洲各国。随后制作的《操.我》、《女魔头》等女权主义电影,一部比一部暴力。
他不想参与其中,但问题是《末路狂花》的导演和编剧都是他,他很难独善其身,不卷入目前愈演愈烈的纷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