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没有办法,只能抢!(1/2)
等钱多多的老婆和孩子出去后,李过对钱多多说道“老钱,其实我把她们接过来也是看重你的意思,免得你们骨肉分离,你别想的太多。”
钱多多连连摆手“不敢,不敢。”钱多多说的也是实话,以前自己一条命,大不了就扔到这了,现在老婆孩子都来了,可是真的不敢起二心了。再说,现在钱多多自己也真正相信李过的迷信传言了。
“老钱,其实我不是吹牛,要不是我事情太多,单独经商我也未见的输过你。”李过吹起了牛。
钱多多点点头,但表情明显不信。
“老钱,你不用不信,我跟你说,你经商做买卖那都是小买卖,不过是关内关外的。我要做的事能够汇通天下的大买卖。”李过知道清朝山西乔家汇通天下的事,便说了起来。
汇通天下?钱多多摇摇头,听不明白。
所谓汇通天下,就是说这个钱庄开出的的银票在全天下任何角落都能得到汇兑,类似于现在的国有银行及信用社。
汇通天下可行么?答案是肯定的。汇通天下用的是银票,银票和人min币的作用是一样的,而银票和汇兑银票是可行的,因为银票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并不是稀奇的事。
其实早在宋朝,就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银票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银票”。这时的“银票”,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后来,又出现了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银票”,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银票”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银票。这时的银票叫交子。
明初印制的银票叫大明宝钞,只不过由于通货膨胀的厉害,到了正统年间停用了。当然了,银票或是纸币贬值,这都涉及到金本位和银本位的问题,就是你发行一两银子的银票,银库里要有一两银子躺在那里,否则就失去了信用。钱本身就是一张纸吗,没有半点价值,只不过代表了国家的信用。商人也好,国家也好,没了信用,钱也就真的不是钱,而是纸了。当然,这与本书无关,那是货币战争的事了。
银票使用起来很是方便,但此时的银票并不好使,原因就是战乱和商家的信誉。
这时候做生意也很不容易,如果能以货易货还算好的。但是当时信息并不畅通,很多时候运过去的货物过剩,便不太值钱了。
所以当时大宗生意交易都是现银,这样问题就来了,因为银子很重,搬运起来很不方便。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说某某赏某某两千两银子,某某感激戴德,抱着银子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这些全都是扯淡,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千两或是两千两银子多重就明白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摆在那里,混生活的农民军大哥以及土匪、官军的眼睛都是红的、都是雪亮的、他们眼睛里可不揉沙子,他们受不了这样的刺*,留下买路财是肯定的,弄不好把命也留下了。
所以说,银票是很方便的,也是汇通天下的基础。
当然,李过对汇通天下的只是还是来自于电视剧,提出汇通天下的理论并实现的,是清末的晋商乔致庸。李过很喜欢那部电视剧,尽管李过不懂经商,但那电视剧拍的很好,所以,李过对钱多多讲汇通天下的事还是很靠谱的。
对商人讲生意,当然是极对路子的。就像对聂心等人谈做官一样,因为那几个都是官迷。
“所以说,我的理想就是政统一、书同文,钱通用。”最后,李过大言不惭的说,其实李过心里也明白,实现这些要比登天还难。
不过做事往往都是从吹牛开始的,比如某某说我能干什么,旁人不信,但是倘若某某真的去做了,克服了千难险阻,或许说不定也能成功,这种人叫伟人。伟人的意思就是忽悠大伙把事情搞成,搞成了都是英雄,搞不成都完蛋。英雄和骗子的区别有时候就是幸运与不幸。
但是不管事情办成办不成,先画一张大大的馅饼是很振奋人心的,而且不用花钱,李过现在也没有钱。
听了李过讲的汇通天下的事,钱多多激动了一下,马上又冷静了下来“这事可是不容易。”
“啪!”李过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把钱多多吓了一跳。
“老钱,你说的不错,这事太难了!”李过沉重的说“因为现在是战乱,乱世中没人会相信一张纸的。”
钱多多点点头。
“老钱,你今年有多大年纪?”李过突然为了一句不着边的话。
钱多多一愣“四十六岁,怎么了?”钱多多奇道。
“人生苦短,去日无多,你难道就想这样一辈子碌碌无为的活着么?”李过问。
“不想。”钱多多也是有野心的人。
“如果不想,那你就要帮我,乱世之中,要实现我们的想法只能是赢得天下,天下太平了,百姓们就能安居乐业了。到那时,我李过有幸真的能主宰天下,老钱,我让你执掌户部,汇通天下也就指日可待了。你也不要以为这事太难,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只不过是个穷苦的小和尚,可是,短短十几年的功夫,不是建立了一个朝代吗?想想陈胜吴广说的话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