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解决困境的办法(1/2)
化学是李过的专业之一,而且,化工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所以,传播化学知识也是李过最为迫切的事情之一。化学的主要定律是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
李过拿了一张纸,点着了,纸变成了灰。
&呢?”李过问。
&了。”大伙回答。
李过耐住性子解释道,不错,纸虽然没了,但是质量还在,纸已经转化成其他的东西了,变成了灰,变成了烟。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任何东西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通过能量的的作用发生改变,就变成了另外的东西。
就好像玻璃,把砂子、石灰石、纯碱,通过一定的配比,用火熔炼,就会变成玻璃。这个反应就是化学反应。
李过用心良苦的传授物理和化学知识,其实他的想法最初就是源于制造玻璃。
李过决心,以玻璃入手,真正克服在明末科技上的一道难关。因为玻璃的技术含量并不高。
所以,李过决定成立一个物理和化学的科研机构,因为宋应星的主动积极和努力进取,加上李过对他的信任。这个以北海研究所的科研机构正式成立后,宋应星依然是主管。里面的成员也都是这些天听了李过演讲,对李过观点极其感兴趣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会研究不同的课题。
对于这些人。李过给他们的待遇极高,吃的、穿的、用的,比李过强的多。但是这里的每个人,李过都严格的保护起来。因为李过将会对他们着重培养,他们掌握的知识是不能够外泄的。
而现在,李过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然他们把玻璃做好。
李过目前很需要玻璃,因为李过现在极度需要钱。
李过此刻遇到了极大的困境>
怎么办?挣钱!什么办法挣钱最快。收益最大?玻璃!
说句闹心的话,李过自从原时空穿越到这个朝代,一直就没富裕过。始终缺钱!
在陕西的时候,刚刚有了起色,结果跟关外的后金的女真人打了一仗,打穷了。因为伤亡惨重。光抚恤金就让李过变成了穷光蛋!
好容易到了广西。跟着莫朝、后里朝、以及阮朝又是一顿打仗!本来应该有钱了吧?更穷了。莫朝还行,李过没动他,一年有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可偏偏莫朝这一年竟是水灾,只勉强上贡十来万两银子。
而且,李过还要想法子造武器,这得需要大笔的银子。打了几次仗之后,李过队伍中的不少的火铳已经不能用了。因为钢铁的材质不好,很多枪管炸了膛!
为了更好的巩固安南的地盘。李过推动的大型移民计划更是耗费了不少的钱财,加上安南的南部,铁蛋带着人进行平定小规模的叛乱和实施土地改革计划,别说见效益,先期的投入也是不少,比方说安民,投入种子,帮着种植等等。
李过现在的地盘足够大,陆地上除了广西,安南地区整个都被李过控制。海上更是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了马六甲,尽管从澳门可以护送商船到马六甲收取费用,而经过马六甲的船只也要上税,但那种挣钱方法虽然长远,但短期之内解决不了大问题。
而制造出好的玻璃很是关键,因为整个大明没有,这东西一定能够挣钱。
玻璃其实已经造出来了,可是产出的玻璃质量不一,很不稳定,时好时赖。
李过仔细分析了原因之后,发现这是因为做玻璃最主要的原料,沙子的成分不一样。这就需要懂化学的,进一步分析原料的成分。另外,纯手工的制作产量实在是太小,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生产规模和产业化,有些技术问题很棘手,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于是,北海研究所的人员分别四处采样。每个地区的沙子都逐一的进行试验。这样,终于在北海港以东的白沙角一带,找到了最合适的沙子。李过特意亲自去白沙角看了一看,呵!一望无际的白沙滩,沙子多了去了。
李过点头,沙子足够用。但李过也嘱咐研究人员“还是要彻底弄明白为什么这里的沙子做出来的玻璃好,立面的成分与其它地方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样!做事要讲究刨根问底的精神,这样才能做好学问!”
随行的研究人员都是知识渊博之人,这段时间李过又讲物理,又讲化学,这些人对李过的学识早就佩服的不得了。听见李过的吩咐,不管东方还是西洋,人人都点头答应。
玻璃的品质得到保证后,还要追求数量。你品质再好,一个月生产不出一块玻璃也是白搭。要有产量,才能有大的效益。李过不怕量多,因为玻璃这东西整个明朝没有,只能李过做,垄断一定是挣钱的。
而实现玻璃量产的则是宋应星。
李过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做,不然早就累死了。李过只是适当的提些建议。
而宋应星则是充分的运用了蒸汽机的原理,利用冶炼玻璃的热力做动力,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装置,在一定规格的玻璃溶液池中,用同等规格拉杆将玻璃拉制出来,然后顺着传送带向外拉伸,在溶液还没有冷却凝固之前,合理的切割刀将玻璃切割成同样的大小。这样,玻璃的产量有了显著的提升。
李过看了看宋应星的机械,伸出手来“应星,做的好,啊这传送带是用皮子做的,嗯不错,蒸汽的动力可以带动皮子下边的圆滚,这样,就能保证玻璃在匀速下源源不断的被拉出来。很好,以后这样的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