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我是第三(2/3)
少算是开明的王朝。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也不算是什么花费,顶多说是朝廷的一个重大投资。
吴充说道:“陛下,大理太大,臣就担心一旦开战,胜负不得而知,即便大胜,将大理灭国,以后如何得治。所以太祖时用玉斧画大渡河,自西朕不欲图之。请陛下三思。”
冯京也说道:“陛下,王巨南下,灭掉两国。大功圆满,没必要画蛇添足了。”
这两人绝对没有什么歹意,说的也是他们想法。不管怎么说,郭逵南下,朝廷动用了那么多钱帛与军民。只换来一场惨胜,他们同样也不甘心。打到这份上,交趾成了一块若大的死寂之地,占城的国王都马上被送到京城,足够了,足够了……
王珪说道:“若论战力,我朝王巨当为第一。”
吕公著说道:“若无流民牵制,王巨如何轻松拿下占城?”
别说什么战力,这种做法依然很惨忍!
这个理儿……只要是灭国之战,哪里可能会做到和平的仁爱的灭人家的国度?
不过吕公著也不是纠葛王巨做法残不残忍。如果激怒了这小子,他再弄一个一百万流民到南方,然后再安置,弄到最后如何安置?相信,以这小子的心狠手辣,六成会做得出来的。因此他的意思是说若无这些流民,王巨是不可能轻松胜利。那么到了大理,就没有流民了,也就无法轻松胜利了。所以不能对大理用兵。
蔡确听他们争了大半天,在边上说道:“王巨并没有说一定要灭大理。可以下诏,问一下,另外再诏令,让他三思而后行。切莫冲动。”
赵顼说道:“就这样吧。”
实际他早就猜测出来,不过究竟行不行哪,他还真不大清楚。而且王巨送到京城的各个地图,同样包括了大理的地图,确实大理面积很大很大。
但是他看着王巨绘制的大地图上的各国版图,又看着大理。心动不心动?不心动……那才怪!
…………
“少保,折合了一下,大约在九百七十万余贯。”黄骅说道。
这便是这次出兵的收获。
大部分是在毗阇耶城中替占城镇压与“宾童龙反叛分子勾结”的婆罗门、刹帝利所得,余下的就是镇压宾童龙宋军的一部分收获。
与诃黎跋摩谈判好了,燕达也率领余部大军进入毗阇耶城,里州开始撤退。
这些百姓重新装上船,运到中原。实际王巨也没有害这些人,呆在彼岸那个岛上,多数人过着原始状态的生活,即便沿海地区有了一些文明雏形,也不是很先进。
因此人的寿命很短,如果能计算,平均下来,人均寿命不会超过三十岁,为何这么短,因为许多婴儿活不到几岁就死掉了,王巨几乎没有看到超过七十岁的老人。
如果他们到了中原后,又不生事,若再遇到一个好主户,生活能比彼岸岛上生活好上数倍。并且他们后代就会渐渐融入这个发达的文明体系。当然这个人种也会象当年鲜卑人那样消失了。
是好是坏,那就看站在什么角度了,最少比美帝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强。
但有三伙机灵的交趾百姓察觉不妙,集结无数百姓反抗,然并卵,迅速就被镇压下去。只能说这三伙人掀起了三场不愉快的小插曲。
并且时间也等不起了。
如今船只经过陆续改造后,有许多大型海船变成了五桅九帆,从而达到八面风(八面风,就是帆船时代船只有许多主帆侧帆,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各个主帆与侧帆利用不同的风向,从而使船只保持一直迅速地航行,郑和下西洋时曾一度达到九桅十二帆,因此可能这种宝船已达到了木船结构的最大极限,两千多吨,甚至三千吨,但不可能几万吨,那有点扯)。
这也让王巨一度迷惑,古代不是两桅船三桅船吗,他受到加勒比海盗影响了。
因此这个船只技术在王巨大力推动下,如今几乎已经达到了元朝的巅峰时代,遥遥领先于北宋的船只技术。
但不管几面风,不可能顶风风帆还能推动船只航行。
那么在顶风时,只好放下摇橹,落下所有帆布,几十人上百人摇动大橹,继续逆风航行。但这个距离是休想指望能航行多远了。
这就要必须抢到季风,实际后面的一些船只可能已经开始顶风航行了,不过后面的是疏散到福建路的流民,而非是进入长江,问题也不大,但时间肯定耽搁不起。
流民转移走了,占城人长松了一口气,虽然宋军已经驻扎在毗阇耶城了,但没有胡作非为。而这些流民一旦涌过来,那就不是胡作非为那么简单了,而是彻底的成为死寂之地。
然后在王巨与诃黎跋摩号召下,两国组成大军讨伐宾童龙的叛军。
王巨不是好心,不让他们统一起来,真腊人过来了,占城只能束手就擒了。
但他有点小视了宾童龙的顽强,好在他行军向来小心,虽然是一个小地区的反叛,王巨仍出动了数千骑兵,以及一支庞大的水军,最后燕达看到有些不妙,直接将大军投入主战场,这才将宾童龙叛军平灭。不过这一来,终于给宋朝带来四五千伤亡。
而且在宾童龙地区收获也很少。
两边财货集结,现在没有准确的货币体系,只好估了一下价。
第一种财货便是金银,甚至还有来自宋朝的铜币,这个大家都喜欢。
第二种财货便是来自宋朝的商品,这个不可能再带回去了,得在当地交易掉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