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缩影(2/3)
曾经说过一句话,若想变法成,当斩韩琦与富弼。何谓变法,且看商鞅怎么变法的。
不论商鞅的下场,但没有商鞅,那来的强大秦国?
因此更加焦急,急怒之下,病发去世了。
儿子一死,王安石想不开,又提出辞相。邓绾害怕王安石辞相,他会被吕惠卿整,请求赵顼挽留王安石。
挽不挽留王安石与你有什么关系,况且王安石虽因失子伤心说辞相,也没有将话说死。于是赵顼便查问这件事,最后邓绾,练亨甫,吕惠卿一起下去。
邓绾可不是一个好货色,我帮助了你,帮助了你儿子,但现在皇上责问我,你王安石居然不出面,我记下了……
如果从开始王安石听从韩绛的意见,稍稍缓解百姓,立即将吕惠卿打压下去,那么不仅缓解了变法所带来的一些危机,王雱也不会悲愤地病重去世。
可因为他做得不当,现在整成了一地鸡毛。
想做事就得用人,人都用不好了,如何做事。所以王安石实际在赵顼心中地位一天比一天低。
不过王安石这么做,替王巨带来了一些好处。
即便到了冬末,还有很多百姓涌向泉州,不仅是周边十几个州军的百姓,北方的百姓继续在涌来,若是继续这样敛下去,到了明年恐怕还有百姓陆续涌来。
有的百姓是过来讨生活的,但有的百姓目标就是海外。
国内活下不下去了,于其饥寒而死,不如冒险到海外去。
王巨只好用海商的名义,替他们弄来粮食,搭上灾棚,先安顿下来再说。
“其实主要就是这个积欠,否则介甫公不会那么急,那么说不定他就会推出真正的良法。然而反过来若没有这个积欠,又岂能得到陛下如此重用。因此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问题是虽然变法确实产生了许多弊端,但国库渐渐充实,积欠越来越少,到了摘果实的时候。
但后面的各个宰相们却不知道摘这个果实,反而将果实烂在树干上。就象楚建中去了庆州一样,王巨打下那么好底子,稍稍努力一下,就可以出政绩,不要问大灾,若是周转得当,大灾又有何妨,反而越是大灾政绩越明显。然而楚建中不知道摘这个果子,反而将这棵成熟的果实砍掉。
元佑党们就是这么做的,由司马光带头,几下子将这棵果树砍倒。
可是这个果子挂在树头上,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去摘的,有资格摘的人不去摘,想摘的人未必有这个资格……
想到这里,王巨不由地摇了摇头。
还是一步步来吧,于是说道:“你不用担心钱帛,此举所图之大,若是成功,岂是这几何钱帛可以比拟的。比如为了迁徙百姓,我前后投入多少钱帛下去,那些香料珠玉的盈余几乎都花完了。”
“是啊,我听闻后,也感到心惊胆战。”
王巨挠挠头说:“也不是你想的那么多,就是稻米成本。没有稻米,这些船还是要建造的,因此不能计算船只成本。只不过这些船未来带回来的不是稻米,而是香料,珠玉,矿石,甚至腌肉制品,果脯或者其他。况且两三年后,恐怕手中也要有更多的船只。”
“那么我就回去了。”韩韫说道,主要那边在涨价,韩韫便赶到泉州亲自询问一下,有的在信中也讲不清楚的。
韩韫回去,还带了一封奏折去京城,王巨在奏折上提醒朝廷,必须注意交趾现在这个国家李乾德,这是一个很不了起的少年天子。六岁时便逼迫垂帘听政的上阳太后殉葬,立其生母为太后。
如果以为这个李乾德是一个小孩子,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便是一个小孩子,在他周边也围绕着一大群精明强干的大臣。
然而边境已经恶化。
先是沈起知桂州,派官员点集当地土丁为保,授以阵图,按时练习。又于海边集舟师,教练水战,又禁止了与交趾的贸易。
苏缄到了邕州后,立即上书,请止保甲,罢水运,通互市。
实际这时候朝廷也不打算平灭交趾了,因此看到苏缄奏折后,用刘彝替代了沈起。
再到王巨,王巨的建议是不可轻视交趾,什么灭交趾的赶紧停下,但两广必须有备,不是宋朝要灭交趾,而是交趾可能会入侵两广。
另外王安石又认为禁军往戍南方,多死,害于仁政,应当于南方置边军。
因此刘彝继续训练土军。
苏缄不服气,刻意将沈起与刘彝错误做法张榜公布,还批评了王巨害民。
然而真相是可能沈起的做法让交趾不满了,但有没有苏缄的挽救,入侵已经是必然。原因同样简单,那就是这场大灾。
如果没有这场大灾,无论沈起与刘彝怎么练军,交趾多半不会入侵,甚至他们都派人打探到王安石变法的种种,还列榜于边境,攻击王安石。
苏缄确实很勇敢,死得也很壮烈,但在他的身上,几乎就是整个宋朝的缩影。且看文天祥,陆秀夫。但就是他们就义前,恐怕在心中也没有反思过宋朝这种瘸腿的制度。
当以以和为贵,就能换来和平么?
并且小小的侬智高将整个岭南弄得大乱,差一点让侬智高立国成功,也让交趾产生了垂涎之心。
更悲催的是苏缄自己将自己弄残废了。
刘彝在桂州练土军水军,他却废保甲土兵。以至交趾入侵时,他手下的州兵只有两千八百人。
也许这个数字还看不出来,再对比另一个人,陆诜,实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