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小知县(下)(1/2)
“华池县,很近,不错不错,”李员外高兴地说。
授命下来,朝廷授王巨从事郎知华池。
差官是从八品,职官也是从八品,不算太吃亏。
王巨却凝起眉。
华池是一个小县,一个人口少,地盘小,小得蛋痛的小县。小县的无所谓,张载磨勘了那么多年,也不过是一个云岩知县。
与小县无关,而是华池本身。
它位于前线,庆历战争打响后,汉人一起逃跑了,只好废为镇,后来两国和好,百姓再度涌来,人口渐多,于是朝廷又重置为县。
但李谅祚又大肆抄掠庆州,百姓于是又开始逃跑,熙宁时只好将华池与乐蟠二县合并为合水县,但因为华池人烟越来越稀少,几年后宋朝索性将华池镇改为华池砦。
有的情况王巨不知道,但有的情况王巨却是知道的。如今华池多剩下各部族羌人,以及一个个军营重镇,如华池镇、荔原堡、平戎镇。
要命的是西夏人随时还来抄掠。
这个知县很当了当的,弄不好就成了替死鬼。
李员外不知道啊,不管什么县,总是一个知县,一方父母官。更重要的它离延州真的很近,如果不怕吃苦,直达敷政县,然后顺着子午山一条崎岖的山路插过去,两百来里,便到了华池“县城”。
所以看到诏书,李员外乐得不行,拿出一锭足足有十两重的赤金给了下旨的中使。
王巨啼笑皆非。
“难道是韩琦有意刁难我?”王巨这个想法很正常,这届进士待遇有些薄,想象赵祯以前那样授职不大可能了。自己又是二甲,能授小县的知县,不过可能性极小,多是主薄与县尉之职或者州军曹官,例如苏东坡,他守孝后授的就是主薄,遇到欧阳修这个贵人了,人还没有离开,便拉到京城进行制科考试,这才授了签判。
还有一种情况是例外,比如章楶,担任了很长时间曹官,磨勘够了,并且是名臣的子侄,一旦中了进士,升起来同样会很快,参照吕夷简,吕公著与范纯仁这些大臣。似乎这届科举章楶就授了知县,具体的王巨也记不起来了。但凭借自己,一步就成了知县,省了张载那五六年的磨勘,肯定略有些不大正常。
明是升了,重用了,实际给了自己一个极其烫手的山芋。
然而王巨想了想,有些好笑,这是三重曲,岳父看到的是知县,韩琦看到的是很烫手的山芋,但只要做得够聪明,那将是一顿美食。
不过自己千万莫要在未尝到这顿美食之前就被烫着,还有,如何在这顿美食中能瓜分到更多,装入自己口袋中,或者说要不要瓜分?
王巨坐在哪里想了许久,最后说道:“外父,我可能要向你们借一些钱。”
“钱用没了?”李员外微笑地说。
这趟王巨进京赶考,将一大家一起带到京城,会用不少钱的。
“不是这个钱,而是有另外的用场,可能很多。”
“要多少?”
“我打算向你与朱家两家凑出一万贯。”
“要这么多钱?”
“可能会更多,可能一文不要,这个要等我去华池后才能做决定。”
“要这么多钱派做什么用途?”
“外父,你有没有听说去年西夏大肆入侵庆州的事?虽然华池县前面有大顺城与柔远寨顶着,但荔原堡同样位于前线。”
“那岂不是要打仗?”
“不然朝廷怎可能一授就将我授成了知县?”
“那有点不妙。”
“外父,不用担心,就是打仗,也摊不上我这个文官上前线。再说,西夏仅是在边境抄掠,那敢深入到华池县城?不过有备无患,外父,你想一想军士手中的兵器,以及薪饷……”
“这个不行哪,王巨,你听我说,若是你出这个钱,第一个就是拿出几万贯都不够花的,不要说是一万贯了,第二也不能出,会让人说闲话。”
“外父,还用你说吗,我不是想将军队养起来,养不起,也不敢养。这个钱会花在刀刃上,而且华池县驻军并不多,一旦能将这一万贯用下去,至少能立即让这个小刀刃变得锋利。也不会用我的名义出,到时候再说吧。”王巨道。现在只是一个想法,对华池究竟情况他还不大了解呢,他也没有想清楚。
“另外再替我请几个会锻打兵器的铁匠,我还要回一趟王家寨。”
…………
“这小子若是知趣,一定会拒授。”欧阳修说道。
他所说的小子便是王巨。
王巨隐晦地反对三丁刺一,让韩琦不喜,也让欧阳修不喜,谁让是中书先发起三丁刺一的。总之,不仅欧阳修与韩琦,许多士大夫都不喜王巨。
太过凶狠,欧阳修也凶狠,但一个用兵器杀人,一个用笔头怦击,后面的才是文人做的事。
二不过安份,可以不安份,但你还没有到不安份的时候。
三就是这个兵事。
所以才有了这个授命。
到华池县能做什么,韩琦与欧阳修不要太清楚。
当然赵顼此时也不大清楚,反而认为这项授命不错,王巨不是说过嘛,不是没有人才,是人才没有用对地方。这才是王巨能发挥的英雄之地……
韩琦却是知道的,华池县有其名无其实了,汉人几乎逃了一大半,一起逃到后方,三分之二逃到庆州州城所在的县安化县,或者华池的后方县乐蟠县,余下的逃入更后方。剩下的汉人不多,要么就是各部族的羌人与蕃人,可蕃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