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2/3)
根本就不关心,可是皇上当着他们的面去夸赞一个宦官‘颇有勇力、粗通兵法’,让这样的一个阉人去监管他们,那不是说他们连个阉人都不如吗?这样的事情,他们岂能答应!很是出人意料的,大宋自从立国以来,文武就一直不和,可是就在今天,他们却是突然间站到了一起。虽然说原因有些让人觉得可笑,可是很多事情原本就如此,原因是什么其实并不是十分的重要,结果才是真正的让人关注的。
“那……这件事情就交给高俅?”
大概是被群臣们弄得无话可说了,赵佶沉默了一阵之后,问出了这句话来。估计也是心情不大好,因此在说到高俅的时候,赵佶直接喊了高俅的名字。
“正是!”有些无奈的回头看了高俅一眼,曾布朝着赵佶拱了拱手,随后说道:“皇上!臣请以高大人主持对西夏战事,一应事宜,全部交付到高大人的手中。”
“这……那卿家以为,该给高卿家授以何职最为妥当?”
同样看了一眼角落之中的高俅,赵佶转回头来,看向了曾布。
确实,就跟赵佶说的一样,这次高俅出去,总不能还像上次一样随便给个监军的身份。而这种外出的差事更是不可能以原本的官职来行事,因此必定要给高俅一个差事,或者是临时的,或者是永久的,反正就是必须要给他一个名分。
“这个……枢密院之中,同知枢密院事的位子一直悬而未决,而这次对西夏的战事如此的重要,老臣窃以为可以高大人为同知枢密院事,统领西夏战事。”
曾布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决定,不过他的这个决定,注定是要引起轩然大波的。
首先走出朝班来的,便是吏部尚书赵挺之,朝着赵佶一拱手之后,又朝着曾布拱了拱手,接着才开口说道:“皇上!臣以为此事不可!同知枢密院事位高权重,而高大人的资历、能力,却都是还需要考察,因此不管怎么说,同知枢密院事的职位实在是有些过于优厚了!”
“赵大人此言可是有些荒唐啊!统领西夏战事,若是不出个位高权重之人,如何能震慑麟、府二州的那些精兵强将?若是不能震慑住他们,又如何能够做到令行禁止、政令合一呢?”
蔡卞是不知道赵挺之是为什么会反对这件事情,不过于情于理来说,他觉得自己都应该开口,因此便站了出来,开始替高俅说起话来。
其实发生这种情况,也实在是正常,就算是赵挺之和高俅之间没有任何的过节,他也肯定是要站出来反对的。同知枢密院事,这个职位在整个朝廷之中或许并不算什么,甚至连前三都派不上,可是在枢密院之中,这个位子却已经是二号人物了。
一般来说,枢密院由枢密使负责,而后顺序下来便是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等等等等,可是由于现在掌管枢密院的人,也就是曾布,比较特殊,所以枢密使这个职位就算是暂时废除了,替换而来的称呼,便是知枢密院事。可以说,曾布将高俅举荐为同知枢密院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等到有朝一日曾布退下来了,那接任的人肯定就是高俅了。
可是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凭什么?
大家都知道高俅的身份不简单,不过那也就是以前,仗着皇上的宠信在河州混到了军功,然后又借机成为了殿前司都指挥使。本以为三年出知杭州以后,这位高俅高大人已经风光不再,可是谁成想,现在皇上不待见他了,曾布曾老大人却是开始关照他了,这样一来,让那些宦海浮沉几十载的人心中如何想法?
要知道,现在的高俅虽然担任的官职也很重要,可是开封府这个位子,其实说起来是十分的尴尬的,因此虽然重要,却也只是鸡肋而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可以说,赵挺之虽然是挟愤开口,却也是代表了现场大多数人文官的意见。至于说为什么武将们对此没有任何的表示,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好,而是因为枢密院早就已经是文官的地盘了,不管是谁得利,对他们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分别,所以他们也乐得在一边看文官们互相攻讦。反正不管他们的事情,有机会看看热闹,这不是挺好的吗?
有人带头,自然就有人准备附和了,虽然说平日里赵挺之在朝臣之中的人员也不好,可是这种时候,可不是计较私人恩怨的时候。若是给那高俅一个临时的官职,给了也就给了,大家也不好说什么,就算日后找机会‘转正’,那也是日后的事情了,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是如此,若是没有机会开口也就罢了,有机会,大家肯定要一拥而上的,尤其是曾布曾经的拥趸。
不过就在大家跃跃欲试的时候,曾布一声轻咳,随即开口说道:“咳咳!这件事情,老夫已经仔细的考虑过了,诚然,高大人年纪尚轻,看起来不足以担当重要,可是这也只是看起来而已!”
“年少出征,以一己之力收服吐蕃诸多不足,单单是这份功劳,就已经比朝中大多数碌碌无为之人要强的多了。或许有人会觉得高大人只不过是一个监军、一介文弱书生,完全是靠了河州知州的才能如此。可是你们错了!别人不清楚,老夫可是知道的很清楚的,在对吐蕃的战事之中,完全是高大人一手策划的,你们接触不到刘仲武刘大人的奏章,可老夫却是知道的。更不要说之后主导京畿禁军改革的事情……老夫就很好奇,你们到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