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这是动脑子的问题(1/2)
无论怎样,臣子们相争皇帝总要做出一个样子。
光启皇帝派出宦官开始对双方进行劝解,谁知道,就在皇帝派来的宦官正在两面奔跑的时候,杨守立的士兵首先动用了另一种武器——长枪。
街道不算宽,双方的混战以刀对刀,在实质上来说并不会带来太致命的伤害。可是长枪不同,长枪占据着长度优势,只要伸出去,这种人挤人的战斗中根本避不开。
“给我用弩,射他们。”手下没带长枪,但带着弩,吃了大亏,伤亡惨重,李昌符被彻底激怒了。
牙兵应声而去,不久后,一阵更惨烈的叫声响起。
几名宦官本来在心惊胆颤中来回奔跑着进行劝解,当长枪运用起来,他们已经吓得靠了边。现在,弩箭飞起来,几名宦官也不敢在劝了,几人撒腿就撤了出去。
作为挑起事端的始作俑者,杨守立早就有准备。看到对方使用了弓弩,他立即下令让自己的士兵开始退后,随即发出了求援信号。
杨守立的求援让李昌符突然意识到自身的危险,李昌符的军队驻扎在城外,凤翔府城内的军队几乎全部是皇帝的嫡系,一旦杨守立来了援军自己将成为瓮中之鳖。
“冲出去,给我冲出城去!”
接到命令的李昌符手下士兵一阵狂射,随后直接冲向正南的大安门。
杨守立的手下这时候已经拉开些距离等待援军,看到敌军准备突围立刻开始封堵。
争道转变为一场亡命的厮杀。
李茂贞早已得到消息,但他没有动,一直派人在默默观望。
“义父,我们何不趁机结果了李昌符?”城东的一处军营中,李继筠、李继鹏陪在李茂贞身边。李继筠首先提出自己的不解之处。
“为什么要现在杀他?”李茂贞反问道。
“义父,不杀李昌符,他造反来进攻凤翔怎么办?他手下可是有近四万余军队!”李继筠继续提出疑问。
李茂贞继续反问:“李昌符进攻凤翔。他拿得下吗?”
“拿不下,但...现在杀了他岂不更省心。”
“现在结果了李昌符还不容易。问题是这只是军将之间的争斗,杀了李昌符于理不合,会让人说我们忘恩负义,会说朝廷背弃信义。所以...想要取得凤翔就要刺激李昌符,让他有一个被杀的正当理由。”
看看两人,李茂贞眯着眼睛继续:“凡事都给我动动脑子,承业不是和那位陈观察关系不错吗?你怎么就不向他学学,多动动脑筋?陈观察是怎么取得京师杀掉朱玫的?是怎么相助左大将军。让他逐步强大,并取得了静难军节度使的控制权,还在潼谷关战胜王重荣,在庆州战胜王行瑜和保大军东方逵,还让陛下承认左大将军的合法性?他是怎么做的难道你们看不出来?”
李继筠稍稍思索:“义父的意思是...是需要大义的名分和理由吧?陈观察的能力的确很强,还得到陛下和诸位臣公的赏识。我们想要取了凤翔也需要一个大义的名分,义父是...让李昌符犯错,只要犯错就给他一个谋反的罪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光明正大杀掉李昌符并占据凤翔,诸位臣公和陛下无话可说,凤翔百姓也没有抵触。”李茂贞印证了李继筠说法:“凡事都要讲究一个策略。打打杀杀只能解决战场问题,有些时候多动脑子没坏处,都记得了吗?”
李茂贞不愧是神策军大将军。他的逐步强大可不仅仅是依靠骁勇善战。田令孜掌权他一直在处在军队的顶峰,现在田令孜失势,他仍旧站在顶峰,这可不是侥幸,李茂贞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而现在,也该到了一飞冲天的时候。
李继筠、李继鹏连连拱手称是,李茂贞对他们就像自己的亲儿子,这种提点对他们可谓受益良多。天下纷乱,只知道冲杀的大将只能当枪。只有智者加勇者才会是历史舞台的强者,李茂贞无疑是一个强者。
李昌符突了出去。即使是出了城,杨守立也没放过追赶。这让李昌符损失惨重,身边两千名士兵仅仅剩下五百余人。
损失的都是能征惯战的牙兵,李昌符恨得咬牙切齿。
凤翔府城内的临时行宫,光启皇帝在斥责杨守立。
杨守立很恭顺,皇帝的脾气很大,但这种大发雷霆怎么看都是息事宁人的意思。这让杨守立明白了,皇帝本身真的不想留着李昌符,一直不肯出声的诸位臣公也是这个意思,根本就是一个过程。而实力最强的神策军大将军李茂贞也只是斥责了杨守立几句,怎么看,李茂贞嘴里的严惩不贷好像都是一种形式。
一阵严厉斥责之后,神策右军大将军张造做起了和事佬,龙武左军大将军魏玉霆也站出来。
都在说情,都在体谅杨守立,作为皇帝亲军,这种行为好像不太过分,皇帝亲军就应该有皇帝亲军的样子,不能失去皇帝陛下的威仪,不能让地方官压上一头。文官们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各种建议,什么对错都无关紧要,关键问题是,所有的话题都是对准杨守立微不足道的惩罚问题,没有人提起怎么去安抚凤翔节度使李昌符。
全部在针对李昌符,杨守立彻底明白了,李昌符自己不来请罪,一切都无可挽回。
临时朝议,戴罪立功,罚俸,这是满朝文武商议后,皇帝给予杨守立的惩罚。
令所有人不解的是,诸位大臣和武将离开皇帝的临时行宫,皇帝则独独留下了李茂贞。
紧跟着,让杨守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