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西凉(1/2)
凉州城下,联营遍布,铁骑纵横。
时隔数百年,吐蕃战士再次出现于凉州城下,他们多数身穿肮脏的皮袄,袒露着黝黑的胸膛,披散着头发,只有尊贵的人才会带着今箍银饰。
他们的身材一般不很高大,却都很强壮,常年生活在高原地带的他们,脸上黑黝黝的,两颊通红,手脚粗糙,有如树皮。
多年过去,吐蕃帝国的荣光早已离他们远去,他们如今看上去,更像是一群从荒蛮之地冒出来的野人。
很多人骑着吐蕃矮马,手上拿着各色各样的兵刃,甚至有的人只是挥舞着一根木棒,弓箭也很粗糙。
不过,他们中还有那么一部分人,手中持着闪亮的钢刀,背上挎着精良的弓箭,,这样的东西,搁在以往,只有高地的贵族们手中,才会有上一些,也只有他们家族中的工匠,才能制作出如此精良的兵刃。
当然,这些工匠的技艺,也多继承于当年生活在吐蕃高地的汉人手中,所以,这也只不过是吐蕃帝国辉煌的遗迹罢了。
当年,吐蕃帝国最强盛之时,东接大唐,北通西域,也曾经创造出了一番足可谓之辉煌的文明。
实际上,他们和北方的大突厥帝国并无多少不同,在和汉人帝国的相交相争中走了过来,突厥帝国分崩离析,在北方草原,乃至于西域,留下了众多继承了几许突厥文明的国度和部族。
而吐蕃人,在没落的过程中,因地域的关系,还堪堪能保持着作为一个整体民族存在于广阔的高原之地上。
但物资的匮乏,不曾停止过的内乱,原始的社会制度,贵族与平民,奴隶间变得越来越尖锐的矛盾,都让这个高地文明不可扭转的衰落了下来。
适时今日,见到他们的人。也唯有从那些穷奢极欲的贵族身上,还能依稀见到几许强盛的吐蕃帝国的影子,但更多的,则是愚昧和野蛮,平民们缺衣少食,奴隶们生不如死,这才是如今吐蕃人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吐蕃的社会机构,已经濒临崩溃。归义王李匪率兵入吐蕃低地,其实只是加快了这个过程,不然的话,用不了多少时间,吐蕃也会灭亡于此起彼伏的奴隶起义,当然,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形之下,吐蕃人也会在废墟之上,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帝国。
不过那样一来。他们一样会继承吐蕃帝国遗传下来的一些痼疾,依旧会存在贵族,平民,奴隶,进行一番新的轮回。
在另一个时空当中,也正是如此,直到几百年之后。高原之外天翻地覆,高原上依旧存在着贵族和奴隶,荒凉的地域环境,让他们一直处于闭塞当中,吸收过来的营养,很是有限。。。。。。。
而在大秦成武五年这一年当中。吐蕃人重又回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当中,他们会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却已经不是他们自己能够决定的了。
他们能做的,只是用自己的血肉,在这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当中,来重新证明吐蕃部族的武勇。不过这一次,他们不再是为吐蕃帝国而战,而是为汉人效力,曾经威慑西域,与强盛的大唐在西北方向,纠缠数百年的吐蕃帝国,也许永远不会恢复当年的盛况了。
但比之党项人,他们无疑要幸运一些。
就像现在,各部族的战士,将西凉古城团团围住,他们瞅着高大厚实的城墙,却并没有多少畏惧,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在想象着城中的财富,和即将到手的奴隶。
西夏人的富庶,他们早有耳闻,一路过来,并没有得到什么让人满意的东西,那么这座大城当中,攻破之后,应该。。。。。。。
当然,汉人那里的城池据说更加富有,汉人的女子更加的妖娆动人,但那是一个令人畏惧的汉人帝国,就像先辈们所说的大唐帝国一样,有着吐蕃人难以战胜的勇士和无穷无尽的人口。
相比之下,帮助汉人,攻打西夏人,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他们的统帅,太阳之子,以及他越来越强大的实力,才是吐蕃人愿意听命于汉人的根本原因所在。
事实上,他们跟北方的草原部族并无不同,各部族的吐蕃战士,在战争中获得荣耀和丰厚的战利品,才是促使他们勇猛向前的最终动力,没有这些,,便很难挑动他们的热情。
当然,这些年,高地的战士们都信奉了从大食传过来的佛祖,野性在佛徒的教化下渐渐消磨,试想一下,在佛祖面前跪拜,立誓向善,并打算逆来顺受,求得来生富贵的人,怎么还能去干这些杀人放火的勾当?
在低地与高地间的战争中,其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信奉本教,往往有着血祭习惯的低地战士,他们在厮杀时表现出来的凶悍嗜血,绝对是那些越来越驯服的高地战士所无法比拟的。。。。。。
在战争当中,尤其是这个时代的战争当中,越野蛮的,也越容易获得胜利,不管怎么说,相比于军心涣散,养尊处优多年的西夏人,吐蕃各部战士,却足可以称之为野蛮。
三天,三天当中,吐蕃战士攀援城墙,用树木撞击城门,四面攻城,金鼓交鸣,喊杀之声,震天动地。
苍凉的号角声在这荒凉的土地上不断响起,潮水一般的吐蕃战士,一拨拨的蜂拥而上,箭矢在空中飞舞,刀枪闪动着冰冷的光芒,热血在喷洒,生命在消逝。
残阳如血,吐蕃战士退潮一般的退了下去,城上城下,烟火缭绕,血迹斑驳,尸骸狼藉,城门在刺耳的声音中快速打开,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