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快收了你的神通(1/2)
醉意朦胧时,安宁并没有刻意驱散酒意。
至于尼玛波如,这货完全就是个酒缸子,十斤白酒下肚,也只有兴致盎然。安宁晋升先天,体质得到极大改善,这才能千杯不醉,保持意识清醒。
若非,尼玛波如也是先天?
不得而知。
安宁也觉得奇怪,尼玛波如既然是修士,为何没有半点的灵力波动可言,若非周身气场诡异的平静,有异于凡人,只让人无从觉察。
推杯换盏,尼玛波如的东北大碴子味,持续散发……
‘尼玛波如’的确为藏名,其传承竟然大有来头。
他的行为举止,怎么看都不似一个正经和尚,吃肉喝酒,满嘴市侩气息。若非听他道明因果,安宁脑子里想得全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带着个小和尚。
师徒二人,坑蒙拐骗,苟延残喘。
……
满清时期,清军出兵入西疆讨伐叛乱,此举大获全胜。当朝为出兵的四部贵族加封进爵,又因当朝信封藏传佛教,所以仿造藏地桑鸢寺,在皇家避暑山庄德承建立了第一家皇家寺庙——
普宁寺。
寺庙无论是建筑构造,还是传承佛法都是汉藏结合。
说到其中传承,不得不提一位传世高僧——
宗喀巴。
宗喀巴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活佛,在藏地所创‘黄教’沿用至今。在人们印象里,藏地喇嘛都头戴黄帽,那便是传自宗喀巴大师的习俗。
众所周知,佛教源自天竺,后传入藏地、再入中原,从而形成了佛教的两大重要分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
佛教入汉后,与道门相容,汲取优点弥补自身缺点,因地制宜而发展出独特的教法;而藏传佛教则尽量保持着原本根源……
在宗喀巴大师之前,藏地对双/修一事极为崇拜,世人都推崇‘男女同修’加快佛法的修行,而一门‘无上瑜伽术’本就牵扯着阴阳共济的大道。
没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瑜伽术的很多古怪姿势,都是为了‘涨姿势’而出现的。
宗喀巴幼时拜佛,听无数高僧讲道,集百家之长,摒除淫/念而开创‘黄教’,备受推崇。虽享年六十四岁,但其圆寂时,正是夜晚为弟子讲佛,渐渐没了声息,而肉身开始绽放七彩虹光,老迈的身躯化作十六岁少年时的模样,弟子皆呼,宗喀巴成佛!!
普宁寺与宗喀巴渊源颇深,有言传曾前往普宁寺传授佛法,而其弟子也多次受邀前来担任客卿。甚至于在此之后,满清当朝连年邀请藏地黄教高僧前来主持法会。
若要问……
尼玛波如与普宁寺的关系。
“老安啊,贫僧真不夸张的告诉你,宗喀巴高僧就是贫僧的祖祖祖宗师,是我师父的师父的师父的师父的……”
关系还算出自嫡系,总不至于是牵扯到类似‘我邻居家二舅妈的女儿的男朋友的远方堂弟的师父的师父的师父’一流。
尼玛波如这一支,的确源自普宁寺一位主持高僧。高僧圆寂前出寺云游,前往关外传教佛法而一去不复返,从而留下了尼玛波如这一脉的正统佛法。
大部分人都清楚……
满清时的德诚避暑山庄位于关内,而关外之地常年被沙俄侵扰。
西方基督教所传之广,在很早时已经灌入沙俄,当沙俄入侵关外之地时,沙俄贵族所信奉的教义,潜移默化的被当地民众所接受。
时至如今,因为曾经的历史原因,东北关外之地所受西方教义深沉,道佛两门极度凋零。
宗喀巴一脉的高僧在关外留下的传承,所幸是代代相传,流传了下来。但也因为信徒寥寥无几,这一脉的传人,日子很不好过。
每代人能收到弟子就不错了,也就甭提什么慧根与天赋,还有佛性。
按照尼玛波如的说法……
他自打出生就体质衰弱,奄奄一息,不足满月就被人遗弃在山门脚下,被师父救活,收为传人。
再看如今……
少说一百八十斤的健硕体格,哪来的什么体质衰弱可言?
你家的体质衰弱,能一次灌十斤白酒还兴致盎然?
而且。
尼玛波如的和尚身份实在诡异的很。
若说他的传承源自宗喀巴大师的黄教,黄教在某些地方已经近似汉传佛教的清净心,清净欲/望一心求佛,可这货倒是厉害了……
有酒有肉,吃荤不吃斋。
听他絮叨好半天,安宁总算是忍不住了:“尼玛啊,你难道不知道,和尚是不吃肉喝酒的?”
尼玛波如一个磕绊都没有,理直气壮的反问道:“呵呵,那你告诉贫僧,和尚吃什么?”
“吃米,吃面,吃青菜素食,忌荤腥酒肉,引茶论道。”
“米?面?米面不要钱啊!而且一年四季冰雪交加,哪来的那么多米面?就别提青菜素食了,根本种不活!我师父,包括我师父的师父,还有师父的太师父都说过……”
“我这一脉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年主持师父来到我们这儿,上门化缘,农户虽有面食,可招待主持师父的吃食,却都是山里野味,主持师父说出家人忌荤腥,想要吃面食,可差点被农户乱棍打出来。”
“面食?人家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次米面,你一个外来人还想吃米面,给你脸了!”
“阿弥陀佛,人未成佛,苟且而生,苍生化食物而为我活,我成佛必将反哺万物。”
听到这话,安宁沉吟,内心更是哭笑不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