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永世帝唐》

零点看书网(00kshu.win)

首页 >> 永世帝唐 () >> 第二百四 十章:武府宴客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win/105336/

第二百四 十章:武府宴客(2/3)

愿意看到他们喝茶的样子。

加盟会那天,继墙壁上的瓷砖之后,新式茶杯和新式茶叶在会场上再次引起不小的轰动。粗鄙的武将们就不说了,新式茶杯和新式茶叶当场就获得了那些出身世家的人的认可。

他甚至听说,加盟会结束后,某些位置上的茶杯都不见了。

为此,他不得不钦佩殷清风那个什么广告的手段。

等到瓷器和茶叶问世的时候,必然要再次引起哄抢的。

各自小酌少许后,郑元德意犹未尽的说道:“哎~~~终于再次饮到这清香的茶了。”

武士彟亲自给四位客人续上热水,“能得元德兄的认可,某荣幸之至啊。”

郑元德问道:“这新茶可是难得?为何市面上不见有人贩卖?”

武士彟一边留意着崔声和崔征的表情,一边说道:“这制茶的方法,是匠户们最近才想到的,还算不上真正的好茶。想要得到真正的好茶,要等到明年的清明才可以。”

武士彟的话,立刻引起了括一直不动声色的崔征和崔声也做出倾听的样子。

他们不是没试着改进饮茶的方式,但都以失败告终。添加香料少了,茶本身的生味和涩味让人难以入口。添加香料多了,又失去饮茶的本意。现在听说武士彟这里不但能制出他们梦寐以求的新茶,还因时令的原因而没能制出更好的新茶,他们当然有些期待了。

武士彟将殷清风说的雨前茶那一套说了一遍。

四人心里一动。他们让人采集茶叶时只注意采取嫩叶,没想到最嫩的却是谷雨前后的茶尖。有了武士彟的提醒,想必来年他们也有可能制出这等新茶吧...

崔征这时说道:“不知信翁明春能否赠送崔某一些雨前茶。”

武士彟就怕他不开口,既然开口了还有求于他,那就好办了。他说道:“能与诸位公诸同好,某三生有幸。待明春,某定遣快马送至诸位府上。”

郑元德说道:“某万分期待。”

其他人也向武士彟拱手示意。

郑元德接着说道:“此次来长安,某观东西两市各建一处帝国银行。某等人好奇,这帝国为何意?”

武士彟心中暗喜。

虽然一直开口说话的是郑元德,但他明显就是马前卒的角色,一切都是代替崔征和崔声问的。既然崔征和崔声想知道,那就好好说说。

他说道:“太子向圣人奏请颁布新式农耕政令的同时,也责令天下各州县严格落实均田令。某以为,只要这两条政令全部得以落实,大唐的国库将无比充盈。等再过十年,重现文景之治也不是难事。

或许等不到十年,哪怕五年,大唐都有能力将突厥驱逐回草原。只要突厥被驱逐,大唐就有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

某私下向圣人问询这“帝国”是何意。圣人说道:‘有了太子的奏请,大唐未来的目标不但是突厥,也包括西面的诸国。而且,大唐不但要征服那里,更要迁徙百姓过去安居。

等百姓过去安居后,圣人将派遣百官过去治理地方。像莎车、鄯善、车师、焉耆等国将不再存在,朝廷也不会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一切都像中原一样成为大唐永久的领土。

对于那些原有的异族,朝廷要将其内迁和同化。只有他们被同化之后,才不再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

除了西域,高句丽也要灭亡,以雪百万汉人客死他乡之耻!

等到东、北、西三面的异族覆灭后,朝廷还要将精力放在南蛮身上。从武陵山区到彩云之南、从广州到林邑之南都将成为大唐的疆域。

等到那时,我大唐难道没有资格称为帝国吗?’”

客人算是听明白了:地盘大就叫帝国,那前后汉的疆域比秦朝的还大呢,怎么没叫帝国?看来这武士彟说的也不对。

他们来长安这几天,没少受李渊的设宴招待。但除了最初的两次,他们更多时间是称病而留在别院里收听各种消息。

各种消息显示,李唐的气象绝不是杨隋能比的。他们一直担心的二世而亡的忧虑,短期来看是不会出现的。

但,一个长治久安的李唐之下的他们该如何生存呢?

他们之前在洛阳为何敢叫嚣李渊是胡种?不就是笑话有胡人血统的李唐未必能把这江山坐久了吗?不就是认为李唐会像北魏、北齐一样迟早要被取代吗?

他们这些世家为什么能经历各朝动乱而不倒?因为他们明白,不管谁坐那位置,那个位置上的人都需要他们的子弟去治理地方。

但是,随着李唐的统治越久,朝堂上对他们这些家族还会像以前那样被倚重吗?要知道,科举制可是为寒门子打开了一个入仕的通道啊。

杨坚为什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就将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除了诛夷罪退豪强大吏和上层士族之外,在赋税、土地制度、律法和钱币等方面都进行改制。

但这也不可怕,每朝每代之初,都要进行改制。可怕的是教化。

“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

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

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

状态提示: 第二百四 十章:武府宴客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