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可怕的贸易实验(1/2)
所谓经济法,说白了就是商人之间的事,对此秦浩倒是挺熟,还是那句话,没吃过猪肉,总是见过猪跑的。
前世生活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经济法甚至比民法还要重视许多,而大唐时的契约精神之强,信用承诺之守简直强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因此大部分后世的经济纠纷在大唐简直是不存在的。
因此他所需要做的,只是想想如何设定法规,让大唐更加强大,市场更有活力罢了,当人了,后世的经验也得结合大唐的实际国情,这其中的门道倒也不可谓不多,一部法典够他修个三五年的了。
目前大唐的经济现状是,青帮基本垄断了大唐的河运及海运的业务,又通过超市将批发的业务也基本上掐死了,当务之急是要限制住青帮买与卖的价格和利润,于是秦浩严格规定了青帮从工厂收购时候的价格,以保证手工业主的利润,让他们可以蓬勃发展。
为此,秦浩甚至初步拟定了一个商税改革的计划,打算等它完善一点就去跟房玄龄他们商议。
另一个比较丧心病狂的地方,秦浩居然给大唐设置了传说中的关税。
这件宏图大业几乎将秦浩的兴奋神经完全挑拨起来了,所谓的关税,当然不是人为的设置什么贸易壁垒,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每一笔都来之不易,他又不是床破,怎么能主动去打什么贸易战呢。
关税很低,不管是本国商人卖给外国还是外国商人卖进来都要交一点,关键是,结算方式他只接受通用券。
简单来说,外国人卖东西进来,必须也只能买卖成一堆通用券,扣除需要给大唐缴税的部分,剩下的才能用来买东西卖回本国。
而本国商人如果乐意去远走西域卖给外国东西,最佳的选择也是换通用券回来,否则他们换了东西回来的话还得交税。
等他完成这项大业,所有的异族,尤其是那些尊崇天可汗的异族,将不得不大量的储备大唐的通用券,简单说,就是外汇储备,想想二十一世纪的老美为啥打个喷嚏就能让全世界吃药,不就是因为他欠全世界的钱么?
同样的招式,若能用到一千年前的封建社会中来,其效用必然好上无数倍,因为异族他们本身是没有一套完善的货币体系的,当他们与大唐的商业往来越来越频繁以后,其内部的流通货币将自然而然的就会被大唐的通用券所取代。
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就等于控制了这个国家的一切,这个经济学观点虽然朴素,但未尝就没有一定的道理。
甚至秦浩如果再无耻一点,完全可以在通用券的体系之上,以此为基础,再造一个外汇券体系,完全和本国市场隔离,到时候光靠印外汇券就能榨干一个国家的经济潜力。
到了那时候,天可汗体系一定是稳如泰山,谁要是稍微刺头一点,光是用货币手段就能收拾的他们欲仙欲死,甚至用不了多久,直接吞并过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更别提,这样一来大唐能印出去多少张纸币了,要知道对国库来说,多印出来的部分可都是钱啊。
这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太过专业,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学,秦浩这个公务员也只是大概了解个皮毛而已,而大唐的这些大佬自然更是云山雾绕,完全不明所以了。
于是乎秦浩很生动的给各位大佬们上了一课,教会了他们什么叫做经济掠夺。
由裴行俭所组织,王方翼和一众大食人为首的大唐第一次航海商队,自登州出发,直奔平壤城而去,用大唐所盛产的瓷器、丝绸、漆器等物品和来自西域的珠宝、犀角、香料等珍贵商品,与高句丽本地的商人和大族展开了亲切而友好的交流。
因为生产力的原因,高句丽那地方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的厉害,甚至连根针,在他们那都很难制作的出来,这几大船商品给他们造成的冲击力自然是可想而知。
从此,大唐和高句丽就建立了贸易关系,因为两国之间毕竟还没有撕破脸,高句丽暂时起码名义上还是大唐的藩属国,还是朝贡天可汗的,所以高句丽方面倒也不可能跟大唐翻脸。
高句丽人很快发现,用大唐的通用券交易,比直接以物易物来的方便的多,甚至比用金银交易还要合适一些,于是几个月之后,想买大唐的商品,就必须得有大唐的通用券,即使是高句丽国内,通用券的价值甚至还要超过普通的铜钱。
于是,高句丽的矿产、木材、貂皮、一船一船的运来了大唐,而大唐所付出的只是一船又一船的通用券。
到后来,高句丽国内的铜钱全都换到大唐来了,甚至于铜在高句丽都几乎退出了货币市场,一船又一船的金银运回来直接封存在大唐的国库里,为了换这些钱,唐联储疯了一样的加印通用券。
反正秦浩说过,印给外国的钱不用考虑太多,尤其是这种可以直接兑换金银铜铁的,要多少印多少,怎么都不亏。
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见到秦浩的实验结果完全都懵掉了,他们几乎啥都没干,就把高句丽的民间财富甚至国家财富给掏空了,当然,这期间多多少少也往那边运了几百船的商品。
高句丽人都是傻子么?
秦浩却觉得挺正常的,他上辈子可是赶上了大时代的,人民币与外汇券最疯狂的时候甚至都能达到一比四,结果。。。。存了人家老美几万亿的外汇。
秦浩的手段与此类似,所不同的是,咱们那时候好歹也算有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