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会师(1/2)
若不是早有侦骑来报,至少唐军一时间很难分清楚,从青海过来的兵马,倒底是哥部的前锋,还是苏毗人来援助吐蕃人。
原因是,苏毗人与吐蕃人的装束上几乎没有两样,就连论部兵马,也是如假包换的吐蕃人居多。
左武卫将军论惟贞,是噶尔家族的第五代子孙,年不过二十许,完全在大唐的境内长大,就连长相都没剩下多少高原人的痕迹。
只有家族那面世代相传的战旗,曾经是唐人的噩梦,如今,却成了吐蕃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耻辱。
那是一面黑底的锦旗,当中用金线绘了一只凶猛的熊罴,至于边上一只在熊掌下瑟瑟发抖的老虎,则是后来才加上去的,以示论氏一族的仇恨之心。
五方旗、虎豹衣,正是吐蕃王族的象征。
与他并排而骑的,是末凌替的长子,苏毗部的继承人悉诺逻,两部人马合计万骑,其中苏毗部出动了七千,已经算得上全族精锐尽出了。
这一万骑就是哥部大军的前锋,他们熟识地理,能为大军的行进,带来极大的便利,水源、宿营地的选择,在这一望无际的高原之上,都是极有讲究,而且十分危险的事。
更不必说,沿途还有不少吐蕃人的城堡,全靠着末凌替,这个吐蕃人的尚官,才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通过重重阻碍,速度竟然比匆匆回师的达扎路恭还要快上几分。
正是万骑的到来,稳定了战场的形势,吐蕃人中止了攻击的过程,唐人也没有进军的打算,封常清带着安西诸将,径直离开自家军阵,前往迎接。
刘稷,这个军中小小的戍主,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当然是吊在最后头了。
他倒是满不在乎,反而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支奇怪的队伍,自从来到这个时空,他的第一个掩护身份,就是一个粟特行商,这样的人,在大唐军中比比皆是。
他的乾坑戍,除了张无价、许光景两个汉人军官之外,还有许多异族的军士,康老四和战死在雪山上的老石都是来自西域的粟特人,其余的羌人、吐谷浑人、突厥人、高苟丽人、波斯人等等皆不在少数,多民族属性尽显无遗,也是后世史学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点,因为它迎合了某种政治倾向。
在这种形势下,再多一支吐蕃人组成的骑军,又有什么奇怪的。
对于安西镇而言,苏毗人的归附,可谓是意外之喜,那也就意味着,吐蕃人唯一的大援,反而变成了唐人的助力,这一消一涨之下,实力的对比再一次加大。
双方的军将倒是客客气气,封常清毕竟是新任的节度,无论是论惟贞还是悉诺逻都是执礼甚恭,只是后者,在被介绍到刘稷时,似乎多看了他几眼,让人有些不太舒服。
做为哥部的前锋,他们并没有马上扎营,而是同吐蕃人一样,摆出了戒备的阵势,为的是即将到来的河陇大军。
他们并没有寒喧太久,不过一个时辰之后,如云的旌旗便从地平线的边缘处出现,一面接一面地令人应接不暇。
首先出现的,是新任神策军使李晟和所部兵马,虽然不过千骑,却有一股血战之气。
其后是五千突厥骑兵,统领他们的是袭封燕山郡王的火拔部首领,火拔州都督火拔归仁,他们虽然身着唐人的甲胄,依然有着草原部落的桀骜。
在他们的后头,河西、陇右两镇各部兵马源源不断地开过来,每军都是三、五千不等。
左羽林将军、振武军使郭英乂
右武卫将军、临洮军使鲁炅
临洮太守、白水军使成如璆
右卫将军、河源军使王思礼
左金吾卫将军、赤水军使王难得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不熟悉的面相,纷至沓来。
当总数超过五万的队伍依次通过之后,几面硕大的节旗终于出现在他们面前,封常清的心已经放下了,前部不下五万,后面也必然不会少于五万,哥舒翰倒底抵不过封王的诱惑,几乎全军来攻。
有了这十万之兵,唐军已经在数量和质量上丝毫不逊于吐蕃人,无论之后是打还是和,这场胜利算是实实在在地到手了。
哥舒翰同样放心了,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亲眼看到逻些城上的旗帜,不亲眼看一看吐蕃人被逼到一隅,他的担子如何卸得下,这同样是一种冒险,而他平生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冒险。
因此,当两个节帅迎面相见时,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一阵大笑。
“封瘸子啊封瘸子,上回一相聚,某在龟兹城中为害,你连个正经活计都找不到,一晃十年过去了,你我都成了节度使,一同站在吐蕃人的都城之下,岂非天意乎?”
“哥舒老贼,龟兹没了你,百姓安生了好多年,你若不走,倒叫某家好生为难,可惜,你来得太晚了,我安西儿郎已经拿下头功,吐蕃人行将覆灭,再无超生之期,亦非天意乎。”
“你这嘴啊。”
哥舒翰心情很好,自然也不在意他的打趣,两人都是安西出身,只不过当时一个是安西副都护家的浪荡子,一个是穷无立椎之地的普通百姓,其实并没有什么交集,此次才是首次相见。
倒是杨和这个老将,当年与他的老子就是同僚,如今又掌握了于阗国,算是他的老相识,在他们介绍下,两边的将领互相认了个脸熟,几十人这么一一认过来,到了最后一个时,哥舒翰突然走上前,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个名声已经在外的年青人。
刘稷也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