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开放,包容(1/2)
">尚文离开之后迅速的在城南的公众平台上发表演说。他需要民众自我唤醒。唤醒平等。唤醒对社会的付出。
教育是尚文最关心的问题。其关心的程度甚至高于军事,经济。原因是,教育将关系未来。尚文这一代可以很强盛。但是未来如何那。那么我们的未来那?未来怎么办?秦国难道就仅仅强盛一代。不。这是尚文绝对不允许的。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未来就是长远的打算。尚文决定牺牲一下现在一些付出,也要换取未来的繁荣强大。
秦国的兴盛绝对不是一个偶然。几代秦王都非常重视人才问题。但人才问题,仅仅是被动式的。人才培养全在人才自身。而不是君主主动有所行动。比如自主的培养。这也是以后封建社会的一大弊端。君主将人才培养的责任完全推在人才自身上,同时,也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挑选。这样做于欧美的大学制度有着天壤之别。
一个被动。一个主动。被动者不仅将培养成本消耗在人才身上,同时,以自身标准来衡量人才价值,主动者,将人才成本花费在国家,政府身上。虽然程度不一。但却极大的减轻了人才的负担。同时也不按照自身的标准去选取人才。而是根据需求来选取人才。这个需求。来自国家,政府,民间。各种各样的需求,刺激人才的多样化。这也是科学技术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需求决定其发展模式。
尚文重视教育的原因就是在这里。秦国今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育人才的繁荣。同时,尚文也正在将战国时期那种百家争鸣的大繁荣迅速的转化为真正的国家教育。
但现在出现这样的问题。尚文怎么能不着急。这关系秦国的未来。是秦国未来的种子。
“今天,我站在这里,是因为,我们秦人做了一件丢脸的事情。”围观的民众相互惊讶的看着对方。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秦人做的不对。
“但我这个做丞相的,也要负有很大的责任。”尚文顿了顿。
“在这里首先我要公开道歉,向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们,以及家完便行了一礼。
“今天,我接到一群韩国人家长们的来访。他们痛苦的诉说自己的孩子因为学校,家长,教师,甚至是学生的歧视而无法正常上学。”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感到震惊。但随即感到自己自愧不如。”
“建立整个教育系统的时候,我的初衷就是教育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想想看。当我们的孩子,在学堂接受教育的时候,那些从关东六国移民,或者是居住在这里六国人,他们怎么想。他们也有权利接受教育。他们的孩子也是人,和我们血管中流着同样的血。都是华夏人。都是炎黄子孙。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能接受教育,而他们不能。”
“所以,我尽其所有给他们提供教育。因为,他们的眼神中透出的是,渴望。”
“我没有下令专门成立另外教育学堂。因为,教育是平等。我们要提供一个平等的环境给这些孩子们,纵然暂时他们还是韩国人,或者是赵国,魏国人等等。但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同一民族。流淌着一样的血液。”尚文大声的说道。
“我们不能因为地域的不同,歧视他们,也没有理由去歧视他们。我们不应该用歧视的态度对待他们。但我们用歧视的眼神看着他们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在流血。在哭泣。”
“我们秦国,犹如背负着昭昭天命一般。我们将担负起整个民族统一的责任。民族统一的重担压在每一个秦人身上。为了这份责任,我们就应该以包容一切的胸襟接受不同地域,流淌着华夏血液的同一民族的同胞。”
昭昭天命。让众多秦人感受到了那份责任。人们忽然觉得,秦国有份责任在肩。民族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这一刻。秦人忽然觉得,他们为什么之前要发动战争统一六国。忽然觉得,为什么要全力攻打匈奴,东胡,月氏。责任,民族责任。
打动的不仅仅是秦人,还有围观的六国人。他们觉得自己找到了家。找到了一种归属。他们相信。秦国真的有这样的昭昭天命。秦人真的该统一这个纷扰四方的散落民族。这是每一个华夏人心底的呼声。
“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责任,那么我们就要接纳关东六国的孩子们。我们把我们享受的权利让他们同样享受。我们不能用歧视的眼睛看待对方。而是包容。包容一切的包容。”
“我对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们,感到非常的抱歉。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民族责任的谴责。我们做错了。我们就要改。”
“我们要改正。及时的改正。现在还来得及。”尚文缓缓的说道。语气极为的低沉,好像就像和自己说话一样。但现场非常的安静。没有人发出一丝的声响。但所有人都能听得见。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谢谢。谢谢大家。我会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的。谢谢。谢谢。”尚文心情低落的走下台。但尚文眼睛含着泪水走下台时。民众醒悟。他们开始热烈的鼓掌。鼓掌。鼓掌。
尚文的一番演讲,让秦人的歧视顿时烟消云散。一些家长,学生,教师,他们主动的向那些被驱赶的学生,家长们道歉。一些教师也自发的主动辞职,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没有一份宽容的心接纳一个孩子的心。他们觉得做了一身中最大的错事。他们主动的离开教育岗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