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央视大楼(3/6)
荷兰的设计师雷姆.库哈斯赢得了中央电视总部大楼的设计竞标。座矗立在北京东部cbd的大楼被称作“世界上设计最激进的建筑”,与之相伴的还有50亿元的花费、过于奇特的造型以及安全和交通方面的隐患等,都使得它备受争议。最后,央视方面就是出于所谓“安全”方面的考虑,将建造费用一下子提高到了100亿,但最终花了多少钱,至今对公众来说还是个未知数。伴随着质疑、非议与崇拜,库哈斯的名字迅速在中国走红。库哈斯和他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分支机构也设到了北京和香港。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或建筑群正在或即将与库哈斯这个名字有所关联。从技术上讲,“大裤衩”这座建筑存在很大难度。建筑外形就像是一只被扭曲的正方形油炸圈;两座竖立的塔楼向内倾斜,倾角很大;塔楼之间被横向的结构连接起来,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库哈斯认为,这种结构是对建筑界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人们通常认为摩天大楼就应该高耸入云直指天空。
建筑评论家英格.萨弗容曾撰文指出,库哈斯或许会“将作为让cctv大楼成为建筑界‘重磅炸弹’的人”而被载入史册。萨弗容说,“设计传达的信息非常具有震慑力,想想看,大楼顶部的横结构悬在离地面那么高的架子上。”再加上整个建筑庞大的占地面积,cctv大楼时刻在提醒你是多么渺小,而它背后代表的这个国家是多么强大。
更有人赞誉:“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方案,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无排他性。其结构方案新颖、可实施,会推动中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思想的创造。实施这一方案不仅能树立cctv的标志性形象,也将翻开中国建筑界新的一页。”
不过,世界建筑界的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这样的疯狂设计,也就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被通过,并且付诸实施。也难怪,后来人们在谈到建筑界把北京称为外国建筑师的“东方淘金地”、“试验田”时,每每都会以大裤衩作为典型代表。库哈斯自己也承认,像“大裤衩”这种结构在世界其他地方获准建造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其他地方的建筑规范不会允许建造这样的东西。而中国现在很愿意尝试,这为建筑设计创造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氛围,一个字“玩”。
比如说,安德鲁先生,他玩的是“水泡蛋”。再比如赫尔佐格先生,他玩的是医用便盆的建筑造型:在德国慕尼黑体育场玩过一次,到北京再来一次,不过造型更为逼真而已。他该知越想用简单外壳来包罗复杂功能,越难免浪费空间,此即一例。这个造型被北京人“雅化”为:“鸟巢”,据说颇令某些当局认作“吉兆”——“筑巢引凤”嘛。但同样一个鸟巢,也未必不引发令人扫兴的联想:国之北门,被一大堆茅草(尽管是钢铁的)堵着,蛛网尘封,门可罗雀,“吉”云乎哉?
还有哈迪德女士,她玩的是“疯狂的石头”,从伦敦廊桥的投标方案,到香港山顶俱乐部,到广州大剧院……无一不是石头……
到中国来的建筑玩家和淘金客不少,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这些玩家大都只有一手本事,论才具只能算“偏才”,论学历大多欠完善,论经历大多不曾在大设计单位经过严师陶冶,但是他们个个练得辩才无碍,常能强词夺理,语惊四座,能吹善蒙。要不,怎能在中国混得顺?
大体说来,玩家建筑师几乎相当普遍缺乏敬业精神,不曾受过完善的建筑教育,不具备扎实深厚的建筑艺术和技术的基本功,不曾经历严格的职业培训,不曾有过设计大工程的职业经历,即使小有偏才,也不禀赋成为建筑大师的全才气质,他们的“独门铳”本事不值得我们学、经不起我们学,一学就超过他们,学得再像也依然是冒牌货——他们拥有一独块不容仿冒的注册商标,他们自己在任何地方也只能搞一次。他们的作品不可能融入环境,他们也从来不打算进入传统,传统也不可能容纳他们。但他们至少表现得“自我感觉良好”,常常引对传统的无知为光荣。他们不是“现代”建筑师,而只是“时髦”建筑师。在西方世界,他们的活动空间很有限,社会对他们大都敬而远之,不敢启动他们的大驾。偶尔有建成的作品,每每就是“有争议的作品”。谁个冤大头吃饱了撑的在自家建筑上与人“争议”?这样的冤大头在世界上倒也还有两处。一处是有福分享受从天上掉“石油美元”下来因而“富极无聊”的中东地区,另一处是只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因而只能搞“穷极无聊”的中国。只有这两处在无聊方面与建筑玩家的无聊合拍。
最近几年里,首都北京产生了好些座耗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设计奇异、国内外瞩目的超级建筑,如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馆、央视大楼等,这些建筑的设计者或者主要设计者,无一例外地都是这些外国人。这难免让人产生联想:是中国本土的建筑设计师水平都很差劲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就拿国家大剧院来说吧。在评委们对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设计方案进行第一轮评选时,中国设计师魏大中的设计方案得到了七成五评委的不记名赞成票,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评委之一彭培根教授后来评论说,“他的方案非常好,建筑物跟周围环境很协调,又很‘洋气’,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