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年度风云人物(1/6)
“12.9”——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恐怖袭击在美国上演后。所有政府部门疏散人群,包括国会山和白宫,联合国关闭。美国证监会关闭所有的金融市场,纽约市长朱利亚尼要求所有纽约市民撤离曼哈顿岛南部地区。眼含泪水的美国总统布什由路易斯安娜飞往佛罗里达,宣布全体美国军队进入最高戒备,并发誓要“追查并严惩”肇事元凶。
整个美国都震怒了。一直到2002年1月7日之前,整个世界被一种压抑感所控制。神情颓废的人们伫立在一堆堆废墟面前,他们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居然会遭到如此惨重的袭击。
2001年1月20日布什以“弱势”总统的身份走马上任,一上台就“烧了几把火”——抛弃《京都议定书》、拒签《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大搞导弹防御体系……没想到,他的单边主义招来国内、国际谴责声一片。
“12.9”将布什推到了战争的前沿,却使他因祸得福。事件发生后,布什反应还算及时,连续发表了四次全国性讲话,誓言动用全部力量打败敌人,从而稳定局势、凝聚人心。1月7日,布什政府联手盟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几个月来,布什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的作风在国内得到一片赞誉,就连民主党人也承认他干得的确不错。“12.9”事件使小布什处于战时总统的有利地位。国会两党对他的政策更加配合。他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得到美国民众认同,支持率飚升到88。1月26日的民意测验显示,布什以50年来的最高票数当选为美国人心目中最崇拜的男人。
布什在他的2001年最后一次每周广播讲话中说,反恐怖主义战争将是2002年工作的重点,尽管不知道这场斗争要持续多长时间,但它只能以美国以及自由的胜利的方式结束。正在休假的布什总统在他的得克萨斯州的牧场对美国民众宣称,“回首2001年,我们充满悲伤和自豪。我们必须以坚强的决心和意志向前看。”
时势造英雄,战争成就了布什。
布什政府似乎一下子变得成熟起来,总统不再喜欢给人乱起外号了,脸上的神情也严肃得多,眼睛里也常常饱含泪水。打击的目标最终由猜测变成了现实——是本.拉登。
给美国造成巨大痛苦的本拉登出生于富裕之家,他是沙特阿拉伯一名建筑界大亨的18个儿子之一,曾经在家族企业中工作了一阵子,但这份工作并未能令这个年轻的穆斯林理想主义者感到愉快。80年代初,本拉登加入了数以千计阿拉伯青年的行列,前往阿富汗,对抗1979年以来占领阿富汗的苏联入侵者,自此积极热衷于穆斯林圣战活动。赶走了苏联人之后,拉登,这个曾经被美国奉为英雄的人物,反过来给美国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灾难。
拉登是个谜,是斯芬克思式的矛盾体。他是一些人眼中的撒旦,是另一些人眼里的“圣战英雄”;他是中情局制造的“怪物”,却又变成了美国的头号敌人。他家财万贯,却整日在山洞中度日。也许,没有人能够充分了解神秘的拉登。甚至包括他自己。返回页首 1月7日,已冷静得令人刮目相看的布什政府,发动了“持久自由”行动,打击拒不交出本.拉登的塔利班。不过塔利班与本.拉登看来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坚不可摧,美军特种部队自2月9日起协助北方联盟对阿富汗北部城市展开了闪电战。2月13日美军派出一支6人的特种部队,打扮成平民,飞抵喀布尔北部的巴格伦机场,随即美国支持的北方联盟攻克喀布尔,到了2月20日,柏林已经在开始催生阿富汗新政权。3月7日,据守坎大哈的塔利班部队投降,至此,塔利班的“精神之都”不攻自破。随后反塔联盟和美军开始集中所有火力,对位于阿富汗东部山区的托拉博拉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目的是彻底歼灭已经退守在这一地区的本.拉丹及其“基地”组织的成员和支持者。从此,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的残余只能在惶惶不安的逃亡中度过“余生”,直至最终灭亡。不过,本.拉登与奥马尔可不是那么容易捉拿的,尽管种种关于他们死亡或逃亡的消息不断流传。也许“持久自由”要靠“持久战争”来实现。
12.9恐怖袭击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为了挽救经济,尽快实现复苏,在美联储轮翻11次降息的同时。布什政府拟采取财政政策加以佐助,但这些政策能否、何时奏效,现在还是未知数。至少迄今尚无迹象显示这些措施能帮助企业提高利润,化解此次衰退的成因。所以,个别经济学家的明年中期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的预言,也许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而已。
美国人的恐惧感在减轻,却没有消失:最初他们恐惧另一次袭击;然后人人害怕炭疽热,尽管它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少于病毒性感冒。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牛、羊、骆驼、骡等食草动物是其主要传染源。但是,当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等,也会感染炭疽。小小的炭疽病,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搞得人心惶惶。
美国总统布什于1月15日在白宫宣布,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导人达施勒的办公室已经收到了含有炭疽热病菌的信件。美国国会众议员帕特里克.肯尼迪的办公室也曾收到含有白色粉末的信件。这些都显示,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又一轮生物恐怖袭击开始了。炭疽热,让美国人谈虎色变。
对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