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对峙(1/2)
第二百九十一章 对峙
只有最精明和控制力极强的敌军才能抑制住追击的冲动,不去追击佯装溃败的蒙古人。在这有时要持续几天的追击过程中,敌军的骑兵会被诱使超出自己后援的保护范围,丧失严密的阵型而任凭部队和个人纷纷离散。
这时,蒙古弓箭手会突然组织起来设下埋伏,逐个歼灭分散的敌人并给还能维持阵型的敌人造成巨大的混乱。这样一来,陷入混乱和重大伤亡的敌人面对严阵以待的蒙古重骑兵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三百年前,当时蒙古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战争机器,它建立在四个重要基础上,极强的机动灵活性、武器的优势、完备的战术体系、将帅的战略天才才华。
蒙古帝国的光荣是不可复制的,一年来林丹汗虽然极力整军备战,想恢复祖先的光荣却有些可笑。
时也,命也,这天底下没有无敌的战术,只有无敌的士兵。蒙古人早已经不是那支天下无敌的曼古歹,而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牧民,箭壶中有几支破甲重箭的草原壮丁。尽管如此,林丹汗还是对麾下兵马充满了极大的期待,这世上没有拒城死守,做缩头乌龟的蒙古人,只有漫山遍野向敌军席卷而去的蒙古勇士。
马城很欣赏林丹汗的决定,出击迎敌是最正确的选择。蒙古人有蒙古人的作战方式,蒙人是野战的王者,漠南部分之所以被建奴横扫,原因便是一盘散沙的各部无法组织起来,组成一支数量庞大的野战骑兵大军。学明人一般据城死守便失去了最重要的机动性,从这一点来看林丹汗确实是个枭雄人物。在得到了大明的输血之后,便鼓起勇气倾巢而出,在熟悉的大草原上与强敌争锋。
大群蒙古轻骑兵开拔,向着西北方向迎击建奴大军,马城亲率一万明军,和林丹汗的五千王帐铁骑作为中军主力,缓缓而行。在熟悉的漠南草原上行军也不怕迷路,只是天气仍十分寒冷到了夜间水袋都结冰了,周围又没个遮掩寒风肆虐中,来自河南,山东的明军很快出现冻伤。
入夜,寒风刺骨的漠南草原上。
马城用力嚼着一块冰,命人将帐中生着的炭盆熄灭,终于深刻的体会到为何中原王朝,千百年来无法征服游牧民族,因为中原人极不适应草原上恶劣的气候。这还是来自山东,河南的北方士卒,都极难适应大草原上夜里的寒风。换成大明起家的南方军还了得,还没打就得大量减员。士卒不是一张张脸谱,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士卒是会士气低落,是会思乡的。
楚汉相争时一曲楚歌,不就瓦解了强大楚军的军心,导致一败涂地么。
倘若有哪一位名将将士卒不当人,以为兵强马壮便能横扫天下,那这位名将多半是离死不远了。这种天气火器部队完全无法作战,这么大的风火绳点不着,连药池中的引药也会被大风吹走,仅仅是建立一支强大的火器部队就能征服草原嘛,答案是不能,除非草原上突然不刮风了。
马城不知道那些信仰排队枪毙的穿越人士是如何做的,自问万万做不到只凭一支强大的火器部队,就能征服北方草原。这实在是太可笑了,当年永乐大帝征服蒙古,也是靠麾下十万铁骑才能做到,纯火器部队么在这空旷的大草原上,就象是一群瑟瑟发抖的可笑鹌鹑,是会被蒙古群狼不停嘶咬流血致死的。
马城始终认为蒙古是政治问题,不是军事问题,这也算一大独创了。
如何征服蒙古草原,大明太祖,成祖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草原上筑城呀,一旦大明火器部队在草原上有了坚城作为依托,那便是另一回事了,在草原上筑城就能征服蒙古人,开国时朵颜三卫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三卫有几座草原城市做为落脚点,便只能乖乖给大明做看门犬了。
出帐,看着不远处威严的蒙古王帐,马城露出高深莫测的笑意。
若干年后这又是一次经典的谋略,上兵伐谋嘛,大明不但要给蒙古输血,合作开发矿场,还要大力支持林丹汗筑城,白城成为一座坚固的草原城市之日,便是林丹汗归化大明之时,有了繁华城市的蒙古人还是蒙古人嘛,看看拥有大宁城的朵颜三卫就知道了,乖乖做大明的看门狗吧。
这些话自然是深深埋藏在心里,不会对任何人说的,埋在内心深处的大秘密。等到草原奴隶主成为城市贵族,享受着大明琳琅满目的奢侈品,摇头晃脑的吟颂着明人华美的诗歌,大明边患就可以成为历史了。三百年前聚散如风的草原骑兵,也将会成为过眼云烟,再也不复存在了。
胡思乱想中太阳升起,寒风稍停,气温回升大军缓缓开拔。
三日后,辽河河套。
中军占据了辽河河套水源地,和后金前锋大军对峙起来,十里外建虏前锋早已严阵以待,多是汉军步卒,蒙八旗杂兵,少量满八旗精锐约五万大军,依托简易的工事严防死守,让马城心情变的十分古怪。这还是建虏嘛,这就是盗版的土木堡之战,取出千里镜远望对面建虏战阵,生出精神错乱的感觉。
这活脱脱就是一支明军部队,前面有炮,中军马队,后面是正在挖坑的大群步卒,标准的大明军阵。身为大明总兵,这几年马城对明军军阵自然是研究的很透彻,这看不上的野战乌龟阵是开国时流传下来的,实际上曾经是明军对付蒙古骑兵的法宝,简单的总结一下便是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