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北平军节度使(上)(1/2)
显德六年阴历六月二十二清晨,王崤峻、徐绍安等人早早起床,吃罢了早饭后便开始为见柴荣做准备。当然,王崤峻等人所要做的准备虽然也包括穿戴整齐、梳洗干净等等,但那些都只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众兄弟最主要的准备有两方面,一是就见到柴荣后,对于对方可能提出的一些问题、一些要求自己这边该如何回答、如何应对等等内容再次敲定一遍,以便到时候王、徐二人能够应付自如,不会因为言语上的漏洞被对方抓到可乘之机,从而侵害穿越团队的利益。二是对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后,王、徐二人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向城内发来信息等内容进行最后的演练,对二人携带的那部手持电台进行最后的测试,确保两边通讯随时保持畅通,以便城内及外围众兄弟能对营内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做出反应——王、徐二人进御帐去见柴荣时,这部手持电台将交由一名绝对忠诚可靠的亲卫看管并负责与城内通信,因此确保他学会电台的使用方法就成了张维信最为关注的问题,并为此反复进行演练,直到那名亲卫形成条件反射,绝不会因为紧张或者恐惧等原因忘记操作方法后,这才放下心来。
待一切准备停当,王崤峻与徐绍安穿戴好了自己的官袍带履,在张维信、黄海二人的陪同之下,率领十二名带着四支“95式”自动步枪、四挺“五八式”轻机枪以及大量弹药的亲卫出了留守府衙署,直奔城南的开阳门——尽管“五八式”轻机枪比较笨重,携带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但考虑到来自前世的“95式”自动步枪不仅本身数量有限,而且由于自造步枪研制成功后“95式”步枪主要是供军事部的几位兄弟平时怀旧过过枪瘾所用,不会再被用于实际作战,其所配用的子弹生产数量很少,每支枪不过分到三百发,火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为了保证出现突发事件时亲卫们能够为王、徐二人杀开一条血路,或者为外围大军赶到支援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即便需要两个人携带、操作一挺轻机枪,众兄弟还是决定让亲卫们带上四挺以备不时之需。
到得城门以里,王、徐二人与张、黄二人拱手告别,在张维信“一切小心、谨慎,绝不可冒险”的嘱咐之中打马扬鞭,往数里外的后周军大营飞驰而去。
随着王、徐二人出城,张维信立即赶回留守府衙署,先是通过电台命令一直在幽州城周边地区游弋的穆特尔即刻率所部骑兵赶回幽州城,于开阳门外集结待命。紧接着又派出数路传令兵,往驻扎于良乡、玉河两县的钱远山和曾志林所部传信,命他们立即拔营起寨,向幽州城方向靠近,以备情况有变时迅速完成对后周军大营的包围。而且,在发完电报、派完传令兵后,张维信并没有离开电报室,而是一直守在电台旁边等着王、徐二人的消息。
与此同时,黄海也马上下令关闭幽州城所有城门,守城军兵一部分上城备战,另一部分则在开阳门之内排好阵式、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出城作战。而且,不单单是步兵在城墙上下做好了准备,就连火炮也都被布置到位,在城上和城下建立好了发射阵地。其中,有十八门130毫米的攻城炮由于射程较近,放在城内有可能打不到离城三里多远的后周军大营,而其使用人员杀伤弹的威力又较之105毫米的榴弹炮更大,因此在黄海的指挥之下,这十余门重炮被硬是被士兵们推到了城墙之上居高临下的对着后周军大营,以增加炮弹的射程。此外,得益于科技部武器科众兄弟及众工匠的辛苦努力,原本因为弹药告磬而被闲置一边的那六门火箭炮也有了用武之地,可以依靠百余枚新制造出来的火箭弹进行一次齐射。
三里的距离对于骑着快马的王崤峻和徐绍安一行人来说不过是须臾便至,就在张维信、黄海等人紧张准备的时候,王、徐二人及八名亲卫已经来到后周军大营营门之前。守营的后周军早就得到了上边的吩咐,在验看了王、徐二人的官凭之后,便引领着他们一行人往御帐而去。
到了御帐左近,随行的那十二名亲卫自然是远远的在帐外等候,只有王崤峻和徐绍安二人被允许进入御帐之内。
御帐之中,柴荣及后周一众文臣武将皆在。见王、徐二人进帐,除了当初曾经在“清园”兄弟开封觐见天子时,与王崤峻有过一面之缘,以及在榆关劳军时见过他的赵匡胤、张永德、赵匡义、刘光义等少数几人外,其他的文武大臣纷纷侧目,打算偷眼看一看这位久闻其名而一直未能谋面的“清园”兄弟中的首领人物。
对于后周文武的这种注目礼,王崤峻并没有当一回事,他与徐绍安前肩走到御案之前一定距离后,便一齐撩衣跪倒在地,向上叩头道:“臣王崤峻(徐绍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王崤峻站起身,照着一名臣子应执的礼节,并没有直接抬头去看御案后面的柴荣,而是面色沉稳、表情恭敬的低着头等候着对方问话——尽管王崤峻本身对这种繁文缛节、特别是需要自己向别人磕头、下跪、不能直视的情形很不习惯,但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现实情况、考虑到一会儿对方将不得不在许多问题上向自己作出很大让步、考虑到不管怎么说柴荣都是一个名垂青史的有道明君,他还是勉为其难的按照应有的礼节向柴荣行了礼。
当然,虽然没有抬头直视,但王崤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