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采药下山(1/2)
山中无日月,全凭天时变化,才知端倪。
转眼已是夏日时节,山中群花开遍,绿意随即浸染了几乎每一个角落。
只是在通天谷东列山系峰顶,依然是积雪不化,冰岩垒垒。
杨昭站在悬崖边上,极目远望,所见尽是茫茫云气,不见边际。更有风声激荡,呼啸如海潮之音,推云挤雾,拍击脚下岩壁,似乎要将崖上之人卷入这无边云海之中。
这莫非就是天地的边界么?
明知此念荒谬,杨昭仍不免这般去想。因为从他所站之处起,南北各延伸出数千里,都是这般模样,前方更似永无尽头。
这是他数月来凭自家腿脚测出来的,决无虚假。
这段无边绝壁,虽然也有山势凹凸,但放在长及数千里的广大地域中,却已是如镜面一般光滑,就像天神一剑劈下,将大地中分两半。
&天谷,通天谷是南斗峰后通天贯彻之地,不知是否有一日,等这云海散去,能让我看清这谷地的全貌呢?”
很正常的想法,可是这段时间,他在无边绝壁上下来回不知几百上千趟,这期间无论天气阴晴,也从未见过云海散开的模样。
杨昭与小白到这天裂谷已经五个月了,这段日子,他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几乎没一刻清闲,只因那卷仙书中所记载的炼制通天丸的玉水仙,想要找到却是有些难上加难。
这通天丸有经通七窍之功效,对于修炼那紫虚意有着难以想象的好处。
挥去这些芜杂念头,杨昭略定心神,再向悬崖边上靠了一步,迎着扑面而来的狂风,他微瞑双目,令口鼻呼吸断绝,体内真气随即自发运转,缓缓调整气血升降,待周身状态到了一个较高水准,他突然伸手,在虚空中探拢一记,随即御剑而行,来到了一处山崖之上。
一眼望去,转眼之间便有了结果,杨昭睁开双目,咧嘴一笑:“看来便是这里。”
笑容里,他一跃而下,小白也跟在他的身后,点了点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通天股,传说由天力撕裂而生成,长者不见其端,深者不见其底。杨昭没有找到此谷的首尾,自然也探不清此谷的深浅。他从崖边跳下,转眼便穿入云雾之中,绝壁间横生的树枝怪石影影绰绰,从他身边流过。
在各种障碍物上稍稍借力,样子做下降的速度越来越慢,最终窥准一处突出崖壁的山岩横梁,轻飘飘落在上面。在此地,虾须草的独特香气愈发浓厚,只是隔着大雾,想要确认准确位置,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石梁上停留了小半刻钟,周边雾气没有任何散去的迹象,杨昭却已经锁定了目标,当下也不迟疑,小腿发力,身子如箭矢一般朝侧方浓雾中射去。
在崖壁上借力,转眼横掠过七丈距离,正如他预判的那样,中间没有任何障碍物,雾气中,斜立在岩隙间的巨松影像越来越清晰,余慈贴着岩壁滑上去,轻轻落在树根处,动作像猫一般轻巧。
在落下的同时,峡谷中吹起大风,强劲的风力卷得巨松咯吱作响,也让周边的雾气迅速流动起来。
杨昭运足目力,透过变得轻薄的雾障,很是欣喜地看到,巨松树干前端,层层松枝之内,飘荡着数十根头发丝般的细影,时起时落,似乎下一刻便会被大风扯断,但更多的还是缠绕到树干、枝桠上面。
目标近在眼前,杨昭心神愈发安定。他没有急着上前采摘,而是从双手御出紫虚意,激发青光灵引,以之虚空而行。
紫虚意,自是天地灵气之精华凝练而成,混化万真,总御神灵,自成一气,所取者无不仿象天地之势,以为通神之用。
这十年的时光,杨昭日日钻研紫虚之道,而那卷《紫虚黄庭真经》,则是他唯一的系统知识来源。虽然书上所记载之术,他如今精擅的不过十余种,但对书内种种记述,他已烂熟于心。
而那卷《太上天地仙书》所记载的灵御天地之意的法门,也是自成格局,但真正高妙的术法,无不是将三方揉合,取其菁华。
只可惜,杨昭的修为不到、道行不深,便是有《紫虚黄庭真经》这样的上好灵引源头,也能将紫虚意不差地御使出来,却依然无法引动那些天地之意的威能。他现在也只能学一些相对简单纯粹的、以单系统为主的禁制,便如他眼下使的这个。
手指引动青光灵引,在虚空中划出极其抽象的图形。上者为鸟纹,下者为虎纹,周边列宿分张,中央以屈折的篆络纹路作结。
当此禁制绘制完毕,驻留在虚空中的青光纹路便是齐齐一亮,随即迅速凝结缩小,直至成为半个巴掌大小的精巧符箓,才凝定不动。
杨昭伸手一指,此禁制立时飞射出去,飞行轨迹却很是奇特,乃是以余慈手指为轴,绕圈外飞,圈子越绕越大,符箓也越飞越远,直至完全没入浓雾之中,杨昭才抽回手来。
一切准备完毕,杨昭这才上前,像走独步桥似的,慢慢来到巨松上沿。
玉水仙已是俯身可得,杨昭却不着急,再从袖中取出已经准备好的石盒,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手边一处由几根松枝交错形成的枝桠凹处,这算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稳固平台,可杨昭仍不放心,再用一道符箓固定住,这才算完。
然后他才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采摘玉水仙。
草叶只有发丝粗细,缠在树干上时,又与凹凸不平的树皮纠缠一起,稍不留神便会扯断。而因为药性需求,采摘时必须将根须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