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复苏的市场(1/2)
“你以后应该就是打算一直呆在燕京了?”
张博文询问道,这年头北漂有些艰难,但到了张楚这种收入地步的时候,已经不存在什么困难不困难的事情。
楚岚赞同的说道:“留在这边也挺好,毕竟是政治文化中心,对你继续创作挺好的。”
张楚一边开车,一边回答道:“现在我才大一,在哪里生活其实对于我这种职业来讲没什么影响。以后的事情以后再看吧。”
上辈子一直都呆在江城,这次张楚的确有定居燕京的打算,反正交通如此发达,自己经常回家也不是难事。
车辆平稳的在公路上面行驶着,道路两旁的灯光纷纷亮了起来,黑夜笼罩在城市当中。
夜晚的燕京看起来有些迷离,张楚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他想了想就关切的询问着自家书店的事情:“爸,你那家分店生意还挺好的吧?”
“生意好着呢,元旦节当天销售额你猜猜多少钱。”张博文说起自己那小小的事业,整个人都乐了起来。
“10万?”
“低了。”
张楚微微有些诧异,十万元的销售额对于一家书店来说绝对不算低,以前自己家那书店从来没有达到过如此恐怖的数字。
现在连10万都低了,那得卖出去多少本书啊!
“难道有15万?”
楚岚在后座上面笑了笑,拍了拍副驾驶座的座椅,“别卖关子了,我们元旦节当天卖了18万,差点没把我们这把老骨头给折腾死。”
张博文也嘿嘿笑了起来,感慨着说道:“那可不是。当初刚好碰上元旦节,几乎所有书店都迎来销售高峰,家长们带着孩子选购教辅,普通的读者也来买东西,一开始我们只有两台收银机,后来把你妈也拖过来帮忙收银,那应该是我们有史以来单日最高销售额纪录。”
“那老店那边销售怎么样?”
“老店那边比较偏僻,种类也不多,才卖了3万块钱不到。”
对于书店来说,销售额并不等于是净收入,这18万销售额里面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属于书店的。
传统的图书利润分配,是成本占四成,出版社以六到七折的价格拿给销售商,赚取20左右的毛利润。
销售商也就是批发商赚取其中的5-10的利润,剩下的都是零售商,也就是书店的利润空间,在20-30之间!
具体来说,一本定价20块钱的书,成本大概是8块钱,出版社赚4块,批发商赚1-2块钱,书店赚6块钱左右。
像新华书店这样的超级连锁书店,不用找批发商,直接跟出版社进货,利润率会相当高!
似乎从这里面看起来,书店应该是图书出版利润链上面最好赚的,但高风险拿高收入是应该的,书店的运营成本超出想象。
包括店面、水电、员工工资、税收收入等等开支,差不多要占15。
书店越大,每天的运营成本也越高,最终18万里面能拿到手的,大概就剩下15了,也就是2.7万左右。
销售最好的一天才赚了不到三万块钱,其余淡季的时候,销量跟不上,再加上打折促销什么的,估计利润更低。
张楚一想到这个,自己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当初守着老店的时候,一天能赚三五百块钱就高兴得不行,现在老爹的新店一天赚两万多竟然有些不满足。
还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楚岚一想到这个就乐得不行,似乎从儿子高考以来,家里的经济条件就蒸蒸日上,现在两家书店合起来,一个月能赚好几十万,更别说张楚自己每个月就是几百万的版税收入。
“我记得元旦时候除了各种教辅书畅销外,销量排名第一的就是你那本《鬼吹灯》,另外包书皮是文具类销量最多的。”张博文可没少统计这些数据。
张楚打了个转向灯,他乐呵乐呵的回答道:“很正常,我那本书首周破百万了,你们肯定没少帮忙促销。”
“等你回家之后,就安安心心当个吉祥物吧,我组织一次签售会,帮新店打响名气,之后我们再开一家分店!”
张博文雄心勃勃的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的图书王国来,前半生碌碌无为,后半生倒是有机会大展身手。
翰林轩书店的利润很高,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张博文直接就把铺面给买了下来,省去了房租这回事情。
他现在扭头看了张楚一眼,很想帮儿子铺点路,儿子写书自己卖书,简直就是绝佳的搭配。
只不过孩子的作品都已经到了国际,自己的书店连江城都还没有走出去,这差距着实有点大,想要跟上他的步伐,有些困难!
楚岚有些担忧的说道:“你还是冷静冷静点吧,数字化阅读增加那么快,将来纸质书会不会没人看了?”
近年来,国内部分实体书店因为受到网络书店竞争、阅读方式变化、房租和人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而陷入困境,甚至有人抛出中国实体书店即将灭亡的论调。
显然楚岚就大受这种言论的影响,认为图书产业是个走向没落的夕阳行业,新店才开没多久,又要开另一家分店,显然有些贸然。
不过张楚显然更加支持自己老爸,他说道:“我昨天看到一个统计,说是纸张已经复活了,实体书销量在反弹。”
“是啊,我也关注了这个消息。昨天公布的那个数据里面,根据国家数据统计局的统计,去年的图书销量数据让人惊叹,全年印刷实体书销量较前一年增加了4.8,其中包括通过天/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